时有代谢,物有枯荣。
人有衰盛,事有废兴。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观物吟》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观察自然界和人事变迁,表达了时光更迭、物质生命的枯荣和人事兴废的真实性。
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时有代谢,物有枯荣。
人有衰盛,事有废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的开头就点出了时间的流转和物质世界的变化。时光在不断地代谢,万物也有着生长和凋零的过程。无论是自然界的山川河流、四季更迭,还是人类社会的兴衰荣辱,都在这无情的时间长河中轮回变化。
邵雍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表达了人的衰老和事物的废弃。人类也有衰老的过程,无论是个体的生命还是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衰退的时刻。同时,事物也有废弃的时刻,曾经兴盛的事业或事物也会渐渐走向衰落。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时光的无情和物质世界的变迁。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生命,都不可避免地经历着兴盛和衰退、荣耀和废弃的过程。这种观察和思考,反映了邵雍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无常和变化的思索。
这首诗以简短的词句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呈现出一种淡泊和超脱的境界。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理解生命和事物的无常,以及人事兴废的真实性。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时光流转和物质世界变迁的思考,唤起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索。
诗翁雅镇玉溪山,褒玺飞来玉节还。为报佳音天日近,南薰殿里正催班。
舟在中流进退难,发虽种种此心丹。死为元亮终书晋,生是留侯本事韩。贫贱不忧知有道,乱离最幸是无官。岁寒谁似东篱菊,禁得投簪日日看。
雨送寒声满背蓬,如今真是荷鉏翁。可怜遇事常迟钝,九月区区种晚菘。
两年作县越江湄,回首乡关未得归。华发又惊佳节换,青云堪叹故交稀。山村细雨梨花发,茅屋东风燕子飞。潦倒不须嗟薄宦,且将樽酒送斜晖。
贫不攻九嶷玉。倦不憩三危峰。九嶷有惑号。三危无安容。美物标贵用。志士励奇踪。如何祗远役。王命宜肃恭。伐鼓功未着。振旅何时从。
沉疴旷十旬,还过直城闉。老马犹知路,羸童欲怕人。久隳三径计,更强百年身。许国将何力,空生衣上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