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潜俄正鲁封圻,施伯安翔稛载归。
屍授夷吾宁复此,君臣应愧始谋非。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管仲二首》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这首诗词描绘了管仲的伟大事迹和他与君臣之间的关系。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棠潜俄正鲁封圻,
施伯安翔稛载归。
屍授夷吾宁复此,
君臣应愧始谋非。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管仲的故事。在诗中,棠潜、俄正、鲁封圻是地名,指的是管仲的旅途。施伯安翔、稛载归是管仲的功绩,表达了他为国家作出的贡献。屍授夷吾指的是管仲接受殷商夷吾的教诲,表明他在学习和传承上的优秀品质。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君主和臣子都应该感到惭愧,因为管仲的努力和智慧远远超出了他们。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管仲的故事,展现了他的杰出才能和为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管仲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管仲之器,射者之箭”。他提倡改革,推行了一系列政策,使鲁国在当时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诗词通过地名和动词的描述,将读者带入管仲的旅途中。施伯安翔、稛载归表达了管仲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显示了他的智慧和才能。屍授夷吾则突出了管仲的学习和传承精神,显示了他不断进取的品质。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君主和臣子应该意识到,他们的努力和智慧远远不及管仲,应该对管仲感到惭愧。这也反映了作者对管仲的崇敬和钦佩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管仲的伟大事迹和他与君臣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管仲的敬意和赞美。
就荒山竹重抽笋,新种池荷晚著花。意象全然似村落,又添茅屋两三家。
绳床竹簟曲屏风,野水遥山雾雨蒙。长有滩头钓鱼叟,伴人闲卧寂寥中。
疏梅月下歌金缕,忆共文君语。更谁情浅似春风,—夜满枝新绿、替残红。蘋香已有莲开信,两桨佳期近。采莲时节定来无,醉后满身花影、倩人扶。
红芳紫萼怯春寒,蓓蕾粘枝密作团。记得观灯凤楼上,百条银烛泪阑干。
百年如梦竟何成,白发重来此地行。还似萧郎许玄度,再看庭石悟前生。
家住涛江东复东,渺然云浪接晴空。半生仕路崎岖里,十亩家山杳霭中。来往未成三径乐,笑谈还喜一樽同。强将俚语赓妍倡,曹郐端惭齿卫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