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广东转运张公挽辞二首》

寄委频承宠,经营未尽才。
方从舆轿去,忽逐逝川回。
返葬京阡远,遗思粤俗哀。
人知有馀德,嗣子蹑兰台。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广东转运张公挽辞二首》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苏颂对广东转运张公的离别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张公的赞美和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未尽才能的遗憾和对后人的期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第一首:
寄委频承宠,经营未尽才。
方从舆轿去,忽逐逝川回。
返葬京阡远,遗思粤俗哀。
人知有馀德,嗣子蹑兰台。

第二首:
江上送远舟,别离复几秋。
惊鸿争落日,怅望忆春流。
乡国依山尽,离人上天愁。
自怜才子后,空有白云游。

诗意和赏析:
《广东转运张公挽辞二首》一诗表达了苏颂对广东转运张公的离别之情和对他的赞美。诗中表达了苏颂对张公的感激之情,称赞他多次承受重任,但却未能充分施展才华。张公离京去广东,苏颂忽然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感叹时光匆匆。诗中还提到了张公的返葬和对广东的思恋之情。苏颂认为张公的美德和才干是为人所知的,相信他的儿子将继承他的遗志,成为一位杰出的官员。

第二首诗则是苏颂在江边送行时的感叹,描绘了离别的情景和对离别的怀念。苏颂观望着远去的船只,感叹别离的多次重逢和时间的流逝。他看到飞驰的天鹅争相落日,回忆起往昔的欢乐时光。他的家乡已经到了山的尽头,离别之情使他心生忧愁。他自怜自己作为一个才子,却只能空有浪迹天涯的白云般的生活。

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苏颂对张公的敬佩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身的遗憾和对后人的期望。诗中运用了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的手法,通过具体的形象和情感的抒发,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 《醉乡》

    三宿酣神酎,乡名因此呼。山中千日者,自合是仙都。

  • 《杜架阁》

    仗节辞王室,悠悠万里辕。诸君皆雨别,一士独星言。啼鸟乱人意,落花销客魂。东坡爱巢谷,颇恨晚登门。

  • 《濯缨潭》

    山深地僻人稀到,安得沧浪孺子歌。缨上本无尘可濯,莫将止水强杨波。

  • 《句》

    莫学饥鹰饱便飞。

  • 《偈颂一百零二首》

    一宿觉,三担土。脚未跨门,丰骨已露。等闲举一步,危径结寒花,信彩示一机,断崖飞瀑布。

  • 《失钗怨》

    贫女铜钗惜于玉,失却来寻一日哭。嫁时女伴与作妆,头戴此钗如凤凰。双杯行酒六亲喜,我家新妇宜拜堂。镜中乍无失髻样,初起犹疑在床上。高楼翠钿飘舞尘,明日从头一遍新。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