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自洒落,风月特寓形。
造物无尽藏,何假乎丹青。
胡仲弓,字希圣,号苇航,清源(今福建泉州)人。仲参兄。生平不见记载,据集中诗知其二赴春闱始中进士,初官县令,未几即以言事被黜。继爲绍兴府掾、粮料院官(《心泉学诗稿》卷四《寄胡苇航料院》),时间约在理宗宝祐六年(一二五八)前后(《戊午天基节口号》)。后弃官,以诗游士大夫间。有《苇航漫游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一二收其诗一百六十余首。清四库馆臣又据《永乐大典》辑爲《苇航漫游稿》四卷。 胡仲弓诗,前四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江湖后集》中之诗,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爲第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光风霁月》是宋代诗人胡仲弓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光明的风和清澈的月亮为主题,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光风霁月》中文译文:
胸怀自洒落,风月特寓形。
造物无尽藏,何假乎丹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依托,通过描绘光明的风和清澈的月亮,表达了诗人胸怀豁达、自然心灵的思想情感。诗中所言的“胸怀自洒落”指的是诗人内心的广阔和豁达,他将自己的情感洒落于天地间。而“风月特寓形”则表达了风和月亮在诗人心中的独特形象。风作为自然力量的象征,代表着自由、疾速和变幻;月亮作为夜晚的明亮之物,象征着安详、温柔和恒定。诗人将风与月亮赋予了独特的形象,彰显出它们在他心中的特殊意义。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宇宙造物主的敬仰之情。他说“造物无尽藏”,意味着宇宙中的万物无穷无尽,蕴含着无限的奥秘。通过这样的表述,诗人展示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宇宙的崇高追求。最后一句“何假乎丹青”则表示诗人认为丹青(绘画)无法真实地再现宇宙的奇妙和无限,它只是有限的表达形式。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强调了自然的独特之美,以及艺术表现的局限性。
这首诗词通过对光明的风和清澈的月亮的描绘,传达了诗人胸怀豁达、自然心灵的思想情感。诗中融入了对宇宙造物主的敬仰和对艺术表达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意境,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和启迪。
还如费冠卿,向此振高名。肯羡鱼须美,长夸鹤氅轻。理琴寒指倦,试药黑髭生。时泰难云卧,随看急诏行。
寿母重孙始见渠,天教四世保同居。精神已是千金子,事业应须万卷书。亲戚满前非落寞,杯盘随分不萧疏。晬盘先揽文房宝,他日无优入异闾。
山多猿鸟群,永日绝嚣氛。一涧水流出,几房僧共闻。拄筇黏落趺,拂石动寒云。谁昔来营此,寻碑看记文。
当年歌舞时,不说草离离。今日歌舞尽,满园秋露垂。
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结束趋平乐,联翩抵狭斜。高楼临远水,复道出繁花。唯见相如宅,蓬门度岁华。
日出百鸟喜,覊人懒举眸。长恨年光缓,禄养未可求。若至年光过,高堂又白头。义和君有知,奈我心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