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通海天曙,月来东山白。
共是凭栏人,谁足当秋色。
秦观(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未第。五年,召爲祕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四三)。六年,迁正字(同上书卷四六二),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出爲杭州通判,道贬处州监盐酒税。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编管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除名,移雷州(同上书卷五○二)。三年,放还,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事见《秦观词年表》(《淮海居士长短句》附录二),《宋史》卷四四四有传。秦观诗,以宋干道高邮军学刻《淮海集》(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原集唱和诗多误入他人之作。参校宋干道高邮军学刻、绍熙谢雩修补本(简称谢本,藏北京图书馆,残存二至十一卷,四十卷,后集一至四卷)、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眉山文中刻《淮海闲居集》(简称文本,藏北京图书馆)、明鄂州张綖刻本(简称张本)、清高邮王敬之刻本(简称王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六卷。
《光华寺》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秦观。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霞通海天曙,
月来东山白。
共是凭栏人,
谁足当秋色。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景象,诗人站在光华寺的栏杆旁边,欣赏着美丽的景色。晨曦中,霞光透过大海照亮了天空,而明亮的月光洒在东山之上。诗人与他人一同凭栏而立,欣赏这秋天的美景,但是他独自站在这里,感叹谁能与这秋色相媲美。
赏析:
《光华寺》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绘霞光和月光的出现,强调了景色的美丽。霞光通透海天,给人一种广阔、壮丽的感觉,而明亮的月光则给人一种清冷、安宁的感觉。这两种景色相互辉映,营造出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他与其他的人一同站在栏杆旁,共同欣赏着秋天的美景,但他觉得自己无法与这美景相比,无法与这秋色媲美。这种感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自卑,也让人感受到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它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美的向往和自我价值的思考,给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感受。
当夏而闵雨,百神靡不宗。精诚既上达,所愿神辄从。触石忽生云,初亦无多浓。东风借其力,斯须满诸峰。稍久弥六虚,油油复溶溶。炎歊化清凉,密布难知重。雷电发灵响,潭湫起飞龙。甘霔冈不周,非止千里封。槁苗浡然兴,边畴遂芃芃。焚香拜天赐,欢声遍群农。当书大有年,赋食
知见一何高,拭眼避天位。同观洗耳人,千古应无愧。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
场屋声名久,簪绅誉亡命优。心虽驰北阙,化止被南州。缅想生无憾,犹怜志未酬。庭阶有兰玉,身后复何忧。
平生取友狐竹君,馆之山崦与卜邻。风衿月佩霜雪身,只谈风节不论文。我开西斋对清润,每嫌隔窗不相近。别来桃李一再花,我长在外君在家。归来西斋挂窗处,此君忽在窗前住。绕墙捡校无来路,此君来路从何许?向来先生初出去,遣猿看墙鹤看户。如何鹤睡眼未开,此君一夜过墙来?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烧畲 同 烧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