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者不亲,传者不真。
默成之性,空照而神。
湛存而无像,幽灵而绝邻。
赫炉冶而铸其器,吹风烟而造其春。
建立诸幻,发明至淳。
匠手之挥斤刃利,蝇泥之去鼻端尘。
其斲有信,其受难人。
偃蹇之松兮独扶疏於雪试,臲卼之石兮几破碎於雷瞋。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光孝恭长老写师像求赞》是宋代释正觉所写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虔诚的信徒对他的师父的赞美和景仰之情。
诗词以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几个主题。首先,诗人强调了师父的真实性和纯净性。他说问者不亲、传者不真,意味着只有亲身经历和真实传授才能体悟到师父的深刻思想和教诲。
其次,诗人描绘了师父默默奉献、虚无自在的境界。师父的存在犹如空照而神,没有具体的形象,却能照亮众生。他超越了尘世的束缚,如幽灵一般独立而超然。
诗中还描述了师父的造物和创造力。他像炉火般熔炼器物,像春风般吹拂万物。他建立了众多的幻象,创造了至淳的美学。师父像是一位匠人,他的手艺熟练,斲刻间信手拈来,他的创造之力无比神奇。
然而,师父的创造和教化并非轻松和平顺。诗中提到,他所扶持的松树如同瘦弱的身躯独自顶着飘雪的重压,他所照亮的石头受雷电的冲击而破碎。这些描述象征了师父在修行和教化众生的过程中所遭受的艰辛和困难。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传达了对师父的景仰和敬意。诗人通过对师父的赞美,表达了师父的真实性、超越尘世的境界,以及他创造和教化的力量。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师父在修行道路上的辛苦和坚持。这首诗词以深邃的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展示了宋代文人对师道的崇拜与推崇。
细如虾蚓足留连,大可蛟鲸出自然。当使川流应到海,只今坎止亦成渊。民忧不见尧咨日,地碍何由禹凿穿。何惜卧龙无意思,不随云去雨春田。
鼓钟喤喤,声筦锵锵。剑佩弃庭,济济洋洋。礼典告德,皇心乐康。于万斯年,受福无疆。
处士孤怀少往还,平时一刺字多漫。能容著帽挥谈拂,可见高人礼数宽。
峦树棲禽暖不飞,不如弓缴有危机。季鹰若悟蓴鲈好,应悔江东不蚤归。
虾蟆翻出阔,曲鳝草之长。门前飞八百,屋后走千张。
寂寂精庐切半空,古原高下稻花中。莲趺披素轻云梵,花萼雕红细雨宫。孤鹤睡迷千树月,断蝉吟绕五更风。心縻尺组遥相谢,归马南蹄疾似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