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归朝欢(丁卯岁寄题眉山李参政石林)》

见说岷峨千古雪。
都作岷峨山上石。
君家右史老泉公,千金费尽勤收拾。
一堂真石室。
空庭更与添突兀。
记当时,长编笔砚,日日云烟湿。
野老时逢山鬼泣。
谁夜持山去难觅。
有人依样入明光,玉阶之下岩岩立。
琅玕无数碧。
风流不数平原物。
欲重吟,青葱玉树,须倩子云笔。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归朝欢(丁卯岁寄题眉山李参政石林)》是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听说岷峨有千年的雪,
都成了岷峨山上的石头。
你家的右史老泉公,
花费千金辛勤整理。
一座真正的石室,
空旷庭院更显突兀。
记得那时,
长时间编写笔砚,
每日云烟湿润。
野老时常遇到山鬼哭泣,
有谁夜晚带着山去难寻。
有人按照样式进入明亮光芒,
在玉阶下峭立。
琅玕无数碧绿,
风景非平原之物。
欲再次吟咏,
青葱的玉树,
必须依靠子云的笔。

诗意:
这首诗词以岷峨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山水景色和人文历史的画面。诗人通过描写岷峨山的雪化为石、石室和庭院的景象,展现了山水之美。他提及了右史老泉公,形容其对石室的精心整理和花费了大量财力。诗人还描述了自己长时间编写笔砚的情景,以及野老遇到山鬼哭泣的奇异经历。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玉树和明亮光芒的渴望,希望能借助子云的笔来再次吟咏。

赏析:
这首诗词以辛弃疾独特的笔触展现了岷峨山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文化底蕴。他通过以雪化为石、石室和庭院的描绘,将山水景色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意境。诗中的右史老泉公,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致敬,同时也表现出对于保护和传承历史的重视。诗人用细腻的文字描绘了自己编写笔砚的情景,展示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专注和执着。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于子云笔的依赖,显示了他对于文学创作的追求和渴望。整首诗词凭借其独特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展示了辛弃疾优秀的艺术才华和文化品味。

  • 《寒碧》

    清秋访林馆,寒碧凝瑶风。冷入琅玕聚,凉生琛玉丛。枝枝撑明月,叶叶起清风。朝云挂余翠,夕照摇残红。断鸦噪言宿,鸣凤栖复冲。扶疎玉梵府,析蔌水晶宫。露花滴翡翠,烟絮缠蛟龙。万竿响笙竽,一林撼丝桐。饮罢身欲蜕,联镳翔太空。

  • 《提举刘学士以某论守江之策未行作诗见遗谨次》

    福胎当日起燕然,始信兴亡不属天。谋国自知无秘计,何时归把牧羊鞭。

  • 《次韵致明七言》

    春风摇溪溪摇天,刘郎诗思如涌泉。已怜飞花太狼籍,却爱芳草长芊绵。痴儿了事从渠了,万古寒空没飞鸟。北海樽中兴味长,邯郸枕裹功名小。南山北山云崔嵬,君胡不歌归去来。山中交游苦相忆,玉柱瑶瑟生浮埃。

  • 《初到舒州》

    承平非不久,淮地只凋疎。负贩资安郡,蒿莱塞旧闾。近江犹若此,穷徼复何如。可议轻征战,仍闻急转输。

  • 《寄虞氏兄弟》

    一身兼抱百忧虞,忽忽如狂久废书。畴昔心期俱丧勇,此来腰疾更悉虚。久闻阳羡安家好,自度渊明与世疏。亦有未归沟壑日,会应相近置田庐。

  • 《游雪窦杖锡七首·徐凫岩》

    平揖天风一望来,苍崖万仞两分开。是中猨鹤亦难得,只有龙云相往回。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