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饮清冷体便轻,绝知真液是长生。
归来世事都忘尽,惟记白云堆里行。
王阮(?~一二○八),字南卿,德安(今属江西)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都昌主簿,移永州教授。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知新昌县(本集《和渊明归去来辞》序)。光宗绍熙中知濠州,改知抚州。宁宗庆元初韩侂胄当政,闻其名,特命入奏,遣客诱以美官,王对毕即出关,侂胄怒,批旨予奉祠,于是归隠庐山。嘉定元年卒。有《义丰文集》一卷。《宋史》卷三九五、明嘉靖《九江府志》卷一三有传。 王阮诗,以宋淳祐三年王旦刻《义丰文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酌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又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诗词:《龟父国宾二周丈同游谷帘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王阮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王阮在与友人二周丈共游谷帘山时的感受和思考。
诗中的第一句“一饮清冷体便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饮下清冷之物后,身体感到轻盈的感觉。这里的“清冷”可以指代山泉,也可以引申为纯净无杂质的思绪。这一句意味着通过与自然相融合,诗人的身心得到了舒缓和净化。
接着,诗人写道“绝知真液是长生”。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长生不老之物的渴望和探索。通过与自然亲近,诗人感受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真实力量,这种力量使他感到好像找到了通往长生的秘密。
诗的下半部分“归来世事都忘尽,惟记白云堆里行”表达了诗人在山林间游玩后,回到尘世时对于俗世尘嚣的淡漠态度。诗人将一切烦恼和琐事都抛诸脑后,唯有记得自己曾经行走于白云之间的美好经历。这种对自然和内心的追求使诗人在尘世之外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地,将人生的烦忧抛诸脑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与人心的融合描绘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地。通过亲近大自然,诗人感受到了清净和轻盈,寻找到了通向长生的可能。他将这种体验与世俗之事割裂,将人生的烦恼抛诸脑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王阮对于自然与人心的思索,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心灵解放的思想追求。
曾闻烧烛照红妆,守岁情同赏海棠。迎送由人天梦梦,故新泯界夜茫茫。污巵敝屣行将弃,残历寒炉黯自伤。一叹光阴离乱际,毋庸珍惜到分芒。
归来非计失,事少得心宽。村落年方稔,庭闱病复安。诗当随景赋,酒莫放杯乾。插架书还在,仍容子细看。
碧云缥缈月琳琅,更著岩花当户香。多少风光人不到,主人今夜此山堂。
帝尧平百姓,高祖宅三秦。子弟分河岳,衣冠动缙绅。盛名恒不陨,历代几相因。街巷涂山曲,门闾洛水滨。五龙金作友,一子玉为人。宝剑丰城气,明珠魏国珍。风标自落落,文质且彬彬。共许刁元亮,同推周伯仁。石城俯天阙,钟阜对江津。骥足方遐骋,狼心独未驯。鼓鼙鸣九域,风火
铜炉熟火暖无烟,一盏清灯纸帐边。迟睡颇如除夜景,新阳方幸好晴天。诗成水阁梅堪折,信断山城雁不传。莫待扁舟叙暌隔,归来身作紫微仙。
石亭梅花落如积,玉藓斓班竹姑赤。祝陵有酒清若空,煮糯蒸鱼作寒食。长桥新晴好天气,两市儿郎棹船戏。溪头铙鼓狂杀侬,青盖红裙偶相值。风光何处最可怜,邵家高楼白日边。楼下游人颜色喜,溪南黄帽应羞死。三月未有二月残,灵龟可信淹水干。葑草青青促归去,短箫横笛说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