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纸糊窗莫放开,园丁新送木犀来。
绕屏著色无非画,尽日烘香不用煤。
同气相求唯径菊,后生可畏独江梅。
月中一应灵和异,待向仙娥觅种栽。
[约公元一二oo年前后在世]字谦父,号壶山,南昌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庆元末前后在世。文笔高绝,当代名流皆敬爱之。与戴复古尤有交谊。他的词集名渔樵笛谱,《花庵词选》行于世。
《桂花》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宋自逊。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桂花揭纸糊窗莫放开,
园丁新送木犀来。
绕屏著色无非画,
尽日烘香不用煤。
同气相求唯径菊,
后生可畏独江梅。
月中一应灵和异,
待向仙娥觅种栽。
译文:
桂花贴在窗纸上,不要打开窗户,
园丁刚送来了新鲜的木犀花。
绕着屏风摆放,好像一幅画,
整日散发香气,不需要烧煤。
同样的气息只有菊花相互追求,
后辈们应该敬畏独自开放的江梅花。
月亮中的一切都神秘而异彩纷呈,
期待着找到仙娥,种下这些花。
诗意:
这首诗以桂花为主题,通过描绘桂花的香气和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桂花被贴在窗纸上,不打开窗户的意象,突出了桂花香气的浓烈和持久,与它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诗中还提到了木犀花,木犀与桂花一同出现,衬托了桂花的高贵和珍贵。
诗人通过将桂花和木犀花与绘画和艺术相比较,强调了桂花的美感和艺术价值。桂花被描绘成一幅画,而它的香气则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不需要借助外物(如煤)来烘托。
诗词的后半部分以菊花和江梅花作对比,表达了后辈应该敬畏和追求独特的品质和个性。菊花象征着坚韧和纯洁,而江梅花则象征着孤傲和独立,后生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月亮中的仙娥和美好事物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赏析:
《桂花》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桂花的美丽和香气,同时通过对花卉的比喻和象征,抒发了对美和个性的追求。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使诗词更富有意境和张力。通过对不同花卉的对比,诗人展示了他对美和人格的独特见解,以及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词以桂花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作者对美和个性的关注,同时也传递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首诗词既有感官上的享受,又有思想上的启示,值得品味和欣注。
志欲商伊学欲颜,寻师梦绕五湖间。不违誓至仁三月,亲炙宁辞雪万山。流海浪浮蜗战角,排云应许豹窥斑。还丹知换尘凡骨,趁得先生未出关。
天无四壁。底用量江尺五代樊若水为太祖量江于此。徒把乾坤分裂,谁与帝、扶民厄。几年樊圃缺。耳风腔转笛三十年前,江南笛声有哭襄阳调。此日双蛾空蹙,依然也,暮山碧。
梅花买到满楼香,但笑吾家节是常。雨冻不应无雪冻。肩疮更复有头疮。桃符爆竹年将近,绣线书帷日渐长。三岁岭南江左路,岂知八十客钱塘。
生死悲欢地,长嗟付短吟。北门晨鹊趁,西甸晚鸦寻。三品官名重,千年墓色深。广东正思忆,泪激海潮音。
青松下,珊珊遍地谁知价。无限聪明只道空,问说真空没命怕。
圣母有子,重光类社。圣皇事母,感极天人。百辟在庭,九备具陈。礼容之盛,万国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