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马骎骎不受鞭,晚霞如画照晴川。
萧疏黄叶孤舟岸,零落秋云断雁天。
临水登山悲楚客,烹鸡酌酒爱诸仙。
任从老逐霜毛至,莫遣愁来玉盏边。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归马二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归马骎骎不受鞭,
晚霞如画照晴川。
萧疏黄叶孤舟岸,
零落秋云断雁天。
临水登山悲楚客,
烹鸡酌酒爱诸仙。
任从老逐霜毛至,
莫遣愁来玉盏边。
中文译文:
归来的马儿骄傲地不受鞭策,
晚霞如画般照亮着晴朗的川地。
寂寥的黄叶飘落在孤舟的岸边,
凌乱的秋云中断飞的雁儿。
站在水边登山的时候,我为楚国的客人感到悲伤,
煮鸡、饮酒,我喜爱仙人的生活。
我任由岁月流逝,追随霜毛的到来,
但请不要让忧愁靠近我手边的玉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马儿、晚霞、黄叶、孤舟、秋云和断飞的雁儿的描绘。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对归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中的归马象征着诗人自己的归乡之旅,马儿骄傲地不受鞭策,显示了诗人对归乡的期盼和自由的向往。晚霞如画照亮晴朗的川地,给人以美好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美好回忆和向往。
黄叶、孤舟和秋云等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寂寥和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孤独的感受。断飞的雁儿象征着离散和别离,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归乡的思念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自己的身份出现,表达了对楚国客人的悲伤之情。煮鸡、饮酒,表现了诗人对仙人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忧愁的抵抗,希望远离忧愁,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思念、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晚云阴映下空城,六代累累夕照明。玉井已干龙不起,金瓯虽破虎曾争。亦知霸世才难得,却是蒙尘事最平。深谷作陵山作海,茂弘流辈莫伤情。
芙蓉帘幕扇秋红,蛮府新郎夜宴同。满座马融吹笛月,一楼张翰过江风。杯黏紫酒金螺重,谈转凋珰玉麈空。深荷良宵慰憔悴,德星池馆在江东。
望望不可到,行行何屈盘。一迳林杪出,千岩云下看。烟岚半明灭,落照在峰端。
屈尽纤纤销尽眉,广宁消息竟迟迟。十年笑语灯前事,千里关山枕上期。萱草既零堂北雨,梅花将发岭南枝。青春尽伴寒更老,再莫相逢日落时。
细雨度深闺,莺愁欲懒啼。如烟飞漠漠,似露湿凄凄。草色行看靡,花枝暮欲低。晓听钟鼓动,早送锦障泥。
一帽红尘,行来韦杜人家北。满城风色,漠漠楼台隔。目送飞鸿,景入长天灭。关山绝,乱云千叠,江北江南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