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龟山寺纳凉呈宗衍师》

宝洞然香罢,山堂问话中。
日将秋共淡,心与境浑空。
弹指看浮世,披襟纳远风。
因知宴坐者,白首乐无穷。

作者介绍

孔武仲(一○四一~一○九七),字常父(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爲国子直讲。哲宗元祐初,歷集贤校理,着作郎,国子司业。尝民族矛盾论恢復诗赋取地一下,攻击王安石经义。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除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绍圣四年,坐元祐党夺耿,管勾洪州玉隆观、池州居住(《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六),卒,年五十七。与兄文仲、弟平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着有,诗书论语说》等百余卷,已佚。南宋王?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爲《清江三孔集》,武仲诗文共十七卷,其中诗七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孔武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爲底本,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宗伯集》(刊入《豫章丛书》,简称豫章本)、《宋诗钞》(简称诗钞)、《永乐大典》。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龟山寺纳凉呈宗衍师》是宋代孔武仲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孔武仲在龟山寺纳凉时的心境和情感体验。

诗意:
孔武仲在龟山寺的宝洞中享受着芬芳的香气,与寺中的智慧者交谈。秋日渐淡,他的心境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仿佛进入了空灵的境界。他轻弹指间,目睹着纷繁的世事,心怀开阔,接纳远方的风景。他因此认识到,能够在这样的宴坐中与智者相聚,即便白发苍苍,也能够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孔武仲在龟山寺纳凉的情景,表达了他超脱尘俗、心境开阔的境界。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人生和智慧的思考。

首先,宝洞的芬芳香气象征着寺庙的祥和和宁静,也代表着精神的净化。与智者的交谈使得孔武仲能够超越现实的束缚,进入心灵的境界。

其次,描写秋日渐淡,表现了季节的变迁,与此同时,孔武仲的心境也渐渐消退,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这种心与境的融合,使他感到心境的空灵和超脱。

诗中的弹指一词,象征着时间的短暂与流转,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通过观察纷繁的世事,孔武仲感悟到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进一步增强了他对于境界的领悟。

最后,诗人提到能够在这样的宴坐中与智者共聚,无论年岁如何,都能够感受到乐趣。这表达了孔武仲对智者的敬重,并且认识到智慧的力量可以使人超越时空的限制,获得心灵的满足。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纯净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孔武仲的心灵体验。通过与自然、智慧和人生的交融,他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智慧的追求。

  • 《浣溪沙》

    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 《答吴子真》

    子居金华山之东,我居金华山之西。东西相望二百里,半面未识心相知。扳条采荣远莫致,梦中往往或见之。子持一卷易,我攜一篇诗。此诗此易世不识,与子共作千年期。前乎千载事已矣,后乎千载谁是非。握手论心语未了,松风万壑寒生衣。山深梦断不可觅,落花耿耿寒梅枝。起视金华

  • 《和汤倅梅花韵》

    玉奴端不负花期,乞得东皇一笑归。淡扫娥眉怜虢国,半匀妆面妒徐妃。有情立马留新恨,无赖啼禽送落晖。金铉政须和鼎实,莫嫌笛里浪惊飞。

  • 《鲁中送鲁使君归郑州》

    城中金络骑,出饯沈东阳。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齐讴听处妙,鲁酒把来香。醉后著鞭去,梅山道路长。

  • 《和息庵呈蒙山韵》

    象骖来自海之滨,何幸相逢孤独园。好句不妨诗共屋,戏言敢及赋名坤。江湖自有清风调,云月难招流俗魂。千里文章本同味,几时樽酒细重论。

  • 《和别制垣金陵劝驾韵》

    殷勤儒帅饯图南,文物彬彬岁比三。远业相期唐进士,流风一洗晋清谈。歌陈呦鹿筵初宴,分揣庸驽乘莫骖。好向琼林待公衮,杏园春色正红酣。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