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气肃。
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
桂子初收,三十六宫都足。
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
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
是天上、余香剩馥。
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
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
芙蓉只解添秋思,况东篱、凄凉黄菊。
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
陈亮(一一四三~一一九四),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早年尝考古人用兵成败之迹,着《酌古论》,知州周葵礼爲上客。孝宗干道中婺州以解头荐,补太学博士弟子员,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归。淳熙五年(一一七八),更名爲同,六次诣阙上书,极论时事,爲大臣交沮,不果。孝宗即位,復上书论恢復,不报。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授佥书建康府判官,未至官,逾年卒,年五十二。有《龙川集》,今传本已非完帙。事见《水心集》卷二四《陈同甫墓志铭》,《宋史》卷四三六有传。今录诗十四首。
《桂枝香(观木樨有感寄吕郎中)》是宋代陈亮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空高远,空气清冷。正月的月色分外明亮,秋天的容颜焕然一新。桂花初次开放,三十六宫的花香充盈。它们毫不留恋地散落到人间,因为它们害怕与其他花朵相比显得凡俗。当秋天来临时,它们唤回了春意,但很少有机会陷入孤独之中。它们是从天上飘落下来的香气,余香仍然浓郁。奇怪的是,一阵桂花的香风可以飘过十里。坐在花旁边,只见色彩浮现如金粟。芙蓉花只知道增添秋天的思念,更何况东篱上凄凉的黄菊。花朵的绽放时间太短暂,背离的时间太久远,我喜欢寻找高躅的花朵。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桂花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桂花的赞美和思考。诗人以精致的描写展示了桂花初开的景象,将花香与美丽的景色相结合,形容了秋天的美好和花朵的纯洁。诗中的桂花散落人间,不留恋凡尘,表达了桂花高洁的品质和超脱世俗的态度。诗人通过桂花的形象,寄托了自己对高尚品质和追求卓越的向往。
诗中用“余香剩馥”形容桂花的香气,意味着即使花朵凋谢,香气依然弥漫。而“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则形象地表达了桂花的香气飘散的距离和绵延。诗人坐在花旁,感受到了花朵的美丽,色彩浓艳如金粟,给人以视觉和感官上的愉悦。然而,诗人也提到了花朵的短暂和背离,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忧伤。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质和追求卓越的向往,喜欢寻找那些能够高躅的花朵,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精神境界的渴望。
整首诗词通过对桂花的描写和借景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展示了对高洁品质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时光易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桂花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给人一种清新、高雅的感受。
北斗挂楼北,晓柄正指东。乃知今夕昏,移以招西风。南州霜未降,九月已过中。候虫既无声,天犹迟过鸿。一岁事垂了,吾生将无同。春草百种死,夏木千林空。依依墙壁间,独剩残菊丛。日出万马动,谁其知此翁。
一夜相思笑玉川。
怨暑时云谢,愆阳泽暂偏。鼎陈从祀日,钥动问刑年。绛服龙雩寝,玄冠马使旋。作霖期傅说,为旱听周宣。河岳阴符启,星辰暗檄传。浮凉吹景气,飞动洒空烟。飒飒将秋近,沉沉与暝连。分湍泾水石,合颖雍州田。德施超三五,文雄赋十千。及斯何以乐,明主敬人天。
荒芜行尽处,幽亭聊暂止。带雨策孤筇,登高从此始。
门外春风吹倒人,过门宁惜滞车轮。君能劝我杯中物,我亦挥君壁上尘。
选诗非选官,论诗非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