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经海峤,返棹归山阿。
日夕见乔木,乡关在伐柯。
愁随江路尽,喜入郢门多。
左右看桑土,依然即匪他。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诗词:《归至郢中》
中文译文:经过海峤的远航,归舟回到山阿。日夕间见到高大的乔木,乡关旁伐柯。忧愁像江水的流去,喜悦像进入郢门的繁多。左右看着桑树和土地,依然是我熟悉的家乡。
诗意:这首诗描述了诗人远游后归至家乡郢中的心情。诗人经过海峤远航,终于乘船回到了家乡山阿。在家乡的日夕间,他看到了熟悉的乔木和乡关旁的伐柯。他的忧愁随着江水的流去,更多的喜悦则是进入郢门的多样。诗人左右看着熟悉的桑树和土地,感叹这依然是他熟悉的家乡。
赏析:这首诗清新简洁,通过描绘诗人回到家乡的情景,展现了对家乡的深深依恋和温情。诗中使用了江水的比喻,将诗人的忧愁随江水的流去,表达了他在家乡得到了治愈和安抚。诗人察觉到家乡的变化,但依然能够看到熟悉的桑树和土地,这体现了家乡在变迁中的坚守和延续。整首诗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情和欢喜,读来让人感受到温暖与喜悦。
忆昨东园桃李红碧枝。与君此时初别离。金瓶落井无消息。令人行叹复坐思。坐思行叹成楚越。春风玉颜畏销歇。碧窗纷纷下落花。青楼寂寂空明月。两不见。但相思。空留锦字表心素。至今缄愁不忍窥。
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
谁扰奚山众,焚林兽已穷。徙薪能远虑,下濑得深攻。南峤肩随息,中朝论愈公。但知分谤喜,宁肯自论功。
芦沟河上度旃车。行路看宫娃。古殿吴时花草,奚琴塞外风沙。天荒地老,池台何处,罗绮谁家。梦里数行灯火,皇州依旧繁华。
昨日离城市,白云空往还。松风清耳目,端的胜人间。
官闲无事只深禅,斋戒何曾废客烟。总是老夫贪佛日,未妨天眼识公年。江湖满意藏诗笥,鸥鸟无心傍客船。参井黄昏云雾里,光明犹有一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