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过白鹤寺》

小泊古兰若,双槠发旧柯。
山光浮夜气,柳色媚春波。
僧类胡孙瘦,农师盗伯多。
野人时间我,新守政如何。

作者介绍

王柏(一一九七~一二七四),字会之,少慕诸葛亮爲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爲“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爲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謚文宪。柏着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爲《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诗,以《续金华丛书》本《鲁斋王文宪公文集》(其中诗四卷)爲底本,校以明正统刻本(简称正统本),及影印《四库全书》本《鲁斋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过白鹤寺》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船停泊在古老的兰若湖畔,双槠树发出苍劲的枝条。山光在夜色中飘荡,柳树的婆娑姿态迷人。寺中的僧侣看起来像胡人和孙子一样消瘦,农夫却像盗贼伯多一样多疑。在这异乡,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游人,新政府的执政情况如何呢?

诗意:
《过白鹤寺》以描绘游人途经白鹤寺的景象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思考,以及对时局的关注。诗人以流连于湖畔的小船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光、柳树等自然景色,凸显了寺庙周围的宁静和美丽。同时,通过对僧侣和农夫形象的对比,表达了社会的种种矛盾和不确定性。最后,诗人以自身身份的无依无靠和对新政府的关切,呼应了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政治和社会变革的思考和困惑。

赏析:
《过白鹤寺》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诗人通过运用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对比,使得整首诗词在简洁中蕴含了丰富的意境和情感。通过山光浮夜气、柳色媚春波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湖畔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在人物形象描写方面,通过对僧侣和农夫形象的对比,展现了社会的不稳定和矛盾,揭示了当时社会风貌的一些特点。最后,诗人以自己的身份作为游人,对新政府的执政情况表达了思考和担忧,增加了诗词的时代感。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王柏独特的诗境和对时代的关注。读者在品味诗词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诗人的视角,感受到宋代社会的风云变幻和人们内心的矛盾与思考。

  • 《惠泉》

    遥源辞叠嶂,澄派鉴晴虚。流迅无汾恶,波长尽楚馀。隐之徒酌水,郑伯谩名渠。不必西江去,凭君起鲋鱼。

  • 《送向综通判桂州》

    百粤封疆桂岭崇,□□□□□□口。十城县弩争趋府,五管侯圭尽偃风。

  • 《送客一归襄阳二归浔阳》

    南驱匹马会心期,东望扁舟惬梦思。熨斗山前春色早,香炉峰顶暮烟时。空林欲访庞居士,古寺应怀远法师。两地由来堪取兴,三贤他日幸留诗。

  • 《题汪无际茸游册三首》

    岁穷寒气骄,况复风雨作。底事须游观,而乃得萧索。此意殊泬漻,余子故须噱。聊同弋者慕,肯效屠门嚼。人生本坦荡,谁使攘六凿。蹇予本畸人,所愿每落落。平生踣百忧,于此惕一诺。乃者实惭子,今悔已难昨。幸子妙点染,使我富磅礴。我有一樽酒,与子共斟酌。子歌我起舞,相对

  • 《剑喻》

    黯黯秋水寒,至刚非可缺。风胡不出来,摄履人相蔑。纵挺倚天形,谁是躬提挈。愿将百炼身,助我王臣节。

  • 《夜坐闻鼓声》

    村居乐饮鼓冬冬,亭障无虞岁屡丰。谁道喧呼妨熟睡,老人自爱地炉红。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