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过白沙竹枝歌六首》

东沿西泝浙江津,去去来来暮复晨。
上岸牵樯推稚子,隔船招手认乡人。

作者介绍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作品评述

《过白沙竹枝歌六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东沿西泝浙江津,
去去来来暮复晨。
上岸牵樯推稚子,
隔船招手认乡人。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白沙渡口的情景。诗人在江边来回穿梭,早晚往返,上岸时拉着船桨,推着年幼的孩子,远远地向对岸的乡亲们招手。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白沙渡口的景象。通过描述诗人的行动和周围的环境,展现了江边的繁忙景象和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诗中的“东沿西泝浙江津”描绘了诗人来回穿梭于江边的情景,形象地表达了他频繁往返的忙碌状态。诗句“去去来来暮复晨”则强调了诗人的频繁往返,早晚不停地来回。

诗中的“上岸牵樯推稚子”展示了诗人在上岸时的情景,他拉着船桨,推着年幼的孩子,表达了他对家庭的关爱和责任。最后一句“隔船招手认乡人”则表达了诗人对对岸乡亲的思念和渴望,通过招手向他们打招呼,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白沙渡口的情景,展现了他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家庭的关爱。这首诗词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给人以亲切感和共鸣。

  • 《无题》

    石濑光洄洄,沙步平侹侹。枫林名一社,春汲共寒影。藩篱曲相通,窈窕花竹静。兹焉自足乐,未觉丘园迥。令尹虽无恩,黠吏幸先屏。叭当谨时候,田庐日三省。骄儿休马足,高廪付牛领。无人横催租,烹鲜会同井。

  • 《偈颂十二首》

    今朝九月初一,打板普请坐禅。第一切忌瞎睡,直下猛烈为先。忽然爆破漆桶,豁如云散秋天。劈脊棒,迸胸拳,昼夜方才不可眠。虚空消殒更消殒,透过威音未朕前。咦,栗棘金圈恣交衮,凯歌高贺彻风颠。

  • 《哭何梅士》

    海上一为别,沧桑已万重。落花浮世劫,流水故人踪。星界微尘里,吾生弹指中。棋卿今尚在,能否此心同。

  •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

    苦热诚知处处皆,何当危坐学心斋。海螯要共诗人把,溪月行遭雾雨霾。乡国飘零断书信,弟兄流落隔江淮。便应筑室苕溪上,荷叶遮门水浸阶。

  • 《宴李家宅》

    画屏深掩瑞云光,罗绮花飞白玉堂。银榼酒倾鱼尾倒,金炉灰满鸭心香。轻摇绿水青蛾敛,乱触红丝皓腕狂。今日恩荣许同听,不辞沈醉一千觞。

  • 《江右四郡谚》

    筠袁赣吉,脑后插笔。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