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不在金华巅,白云孤起金华岑。
百世相传勉斋学,四书谁识晦翁心。
水流盘涧自深浅,月照北山无古今。
人问故庐何处是,门前松桂蔚成林。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巖,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爲《紫巖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过北山何先生故宅》是宋代于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青云不在金华巅,
白云孤起金华岑。
百世相传勉斋学,
四书谁识晦翁心。
水流盘涧自深浅,
月照北山无古今。
人问故庐何处是,
门前松桂蔚成林。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参观北山何先生故宅时的景象和感受。诗人看到青云不在金华巅,白云孤起金华岑,意指他身处高山之上,云雾环绕,景色壮美。他想起何先生的勉斋学问被传承了百世,但是谁能真正理解晦翁(指何先生)的内心?诗人观察着水流在盘涧中自由地流淌,月光照耀下的北山,没有古今的限制,寓意着山水之间的景色永恒不变。最后,有人问起何先生故庐的具体位置,诗人回答说门前的松树和桂树已经茂盛成林,说明了何先生的庐舍已经成为一片幽静的环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北山何先生故宅的景色和氛围,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晦翁学问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宇宙之大、人事之微的思考。他用水流自深浅、月照无古今来形容北山的景色,突出了山水之间的永恒和超越时空的存在感。诗人对于何先生的学问和内心的理解感到困惑,表达了对智慧和知识的敬畏之情。诗词最后以松桂蔚成林的景象,寓意着何先生的庐舍已经成为一片清幽雅致的环境,也暗示了何先生学问的传承和影响。整首诗词以深邃的意境和含蓄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和人文的思考,给人以沉静和遐思之感。
平生出处与迍通,五十年中事事同。晚岁金门陪末议,一朝华箦见将终。晋贤已失苍生望,鲁国还嗟我道穷。衰病无因送归绋,商声聊复寄深衷。
一舸姑苏风雨疾。吴笺满载红犹湿。色润朝花光触日。人未识。街南小阮应先得。青入柳条初著色。溪梅已露春消息。拟作新词酬帝力。轻落笔。黄秦去后无强敌。
鬻骆马兮放杨柳枝,掩翠黛兮顿金羁。马不能言兮长鸣而却顾,杨柳枝再拜长跪而致辞。辞曰:主乘此骆五年,凡千有八百日。衔橛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凡三千有六百日。巾栉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虺隤。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
黄州狭港半江空,白饭青葱酒一钟。莫厌路贫愁欲绝,稍还瓮牖旧家风。
鬓少梳欲无,髭短镊更少。搔鬓祗捻髭,觅句何日了。
秦淮两潮西复东,淮边杨柳酣薰风。送春白花去漠漠,避日黄鸟啼怱怱。陶彭泽多倦官叹,桓琅邪今衰病翁。此身会复有健日,拟就绿阴横钓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