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下孤坟偿是非,坏檐仄柱若凭依。
门前过马空骧首,那得当年一顾归。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过伯乐庙》是宋代作家强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经过伯乐庙时的心情和景象。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庙下孤坟偿是非,
坏檐仄柱若凭依。
门前过马空骧首,
那得当年一顾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伯乐庙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的开头写到庙下的孤坟,暗示着过去的人已经离世,而他们的是非争议也已经随着他们的离去而了结。接着,描述了伯乐庙的檐口和柱子已经破损不堪,仿佛失去了依托,这种景象与过去伯乐庙的兴旺繁荣形成强烈对比,也让人联想到时光的无情侵蚀。
接下来的两句"门前过马空骧首,那得当年一顾归"表达了作者对过去荣耀的怀念。伯乐庙曾经是伯乐观赏马匹的地方,门前曾经络绎不绝的马匹,现在却空无一物。描述马匹空骧的头颈,寓意着过去的荣耀已经消逝,再也无法回到昔日的光辉。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当年伯乐的一顾之恩的珍视和希望,希望能够再次得到伯乐的关注和青睐。
这首诗词通过对伯乐庙景象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逝去荣耀的怀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通过对过去辉煌的事物的描述,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时光的不可逆转,表达了对过去荣耀的珍视和对未来希望的期许。整首诗意蕴含深远,给人以沉思和思考。
往年曾约郁金床,半夜潜身入洞房。怀里不知金钿落,暗中唯觉绣鞋香。此时欲别魂俱断,自后相逢眼更狂。光景旋消惆怅在,一生赢得是凄凉。
州青县白浙河濆,饱向苍龙阙下闻。鼓角自严寒海月,旌旗不动湿江云。风骚处处文章主,井邑家家父母君。长恐抱辕留不住,九天鸳鹭待成群。
风涛晚未止,鼓枻欲何之。穉齿便相识,摹上成别离。水香浮浦树,月露满江蓠。明日空凝伫,茫茫无处期。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我思洞庭橘,赤金三寸圆。磊落火齐珠,缀树团紫烟。病肺燥不治,嘘吐气欲然。玉醴埋九地,凿井不得泉。我欲涉洞庭,采橘秋云边。骇浪破我舟,蛟龙怒腾骞。安得万里风,吹落堕我前。
羡君耽读书,日夜论今古。虽复在家人,不见释手处。意求五车尽,未惜双目苦。蓬莱倚霄汉,简册充栋宇。学成擅囷仓,笔落走风雨。破笼闭野鹤,短草藏文虎。鬓须忽半白,儿女无复乳。知君不能荐,愧我终何补。偶来相就谈,日落久未去。归鞍得新诗,佳句烂如组。古风弃雕琢,遗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