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对远山起,幽居仍是师。
斜阳通暗隙,残雪落疏篱。
松静鹤栖定,廊虚钟尽迟。
朝朝趋府吏,来此是相宜。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过城南僧院》是唐代诗人姚合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僧人在僧院中静享幽居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
寺庙面对着远山峰巅,僻静的住处仍然有尊贵的师傅。斜阳透过破烂的窗户,残雪飘落在疏篱之间。松树静静地站立,鹤鸟安居栖息,廊道空虚,钟声响起来得很晚。每天早晨,匆匆赶往朝廷的官员们,来这里是再适合不过了。
诗意和赏析:
《过城南僧院》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寺景象。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僧人在僧院中平静地修行和生活的样子。峰巅远景和院落宁静的描绘带给读者一种精神上的宁静感。废旧的窗户和疏篱上的残雪,表现出岁月的沉淀和寺院的幽静之处。松树、鹤鸟和廊道的空虚,进一步强调了寺院的宁静和僻静。最后两句写到了朝廷官员来到此地的景象,可以理解为寺院宁静的环境非常适宜修行,令人欣慰。
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和场景给人以祥和宁静之感,展示了僧人在僧院中追求心灵净化和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刻画和对僧院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宁静、平和、净化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诗人也希望人们能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整体而言,姚合的《过城南僧院》表现了一种追求宁静、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描绘了寺院宁静的环境和僧人的修行景象,给人以放松心灵,远离纷扰的感觉。
故山无期大刀头,黄尘溽暑未罢休。步云之篇忽我投,便见冰玉悬清秋。顺兴山川甲闽瓯,无风万壑松飕飕。步云之人人品优,御风御寇真其俦。仙人乘槎凌斗牛,回环十见天星周。猿鹤忽惊空蕙帐,周家正要磻溪望。
贵邑清风满,谁同上宰心。杉松出郭外,雨电下嵩阴。度雁方离垒,来僧始别岑。西池月才迥,会接一宵吟。
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观者莫不叹。问是何山材。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被之用丹漆。熏用苏合香。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
前年相送灞陵春,今日天涯各避秦。莫向尊前惜沈醉,与君俱是异乡人。
仙苑蟠桃不老春,三千年实荐芳新。锡开王母瑶池宴,满簇金盘寿圣人。虽云绝品,未足为珍。幸有菩提真妙果,年年同献佛生辰。
东骛并偏门,篮舆兀睡昏。纺灯穿壁罅,吠犬闯篱根。久客悲行役,清愁怯梦魂。余生犹几出,回首付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