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策到丹峰,开轩对绿丛。
禅心清似水,客鬓乱如蓬。
鼓有谯门日,莺花上巳风。
逢人相借问,何地隐庞翁。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过丹峰庵》是宋代刘子翚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杖策到丹峰,开轩对绿丛。
禅心清似水,客鬓乱如蓬。
鼓有谯门日,莺花上巳风。
逢人相借问,何地隐庞翁。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刘子翚拄着拐杖来到丹峰庵,打开窗户对着绿草丛生的景象。他表达了清净如水的禅心,而客居他乡的岁月使他的发丝杂乱如同蓬草。诗中提到了谯门之鼓敲响的日子和莺花迎着上巳节的风吹开。最后,诗人遇到了一个人,向他借问庞翁(指庞熙,传说中的隐士),询问他的所在之处。
赏析:
《过丹峰庵》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游历丹峰庵的情景。诗人将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禅心和客居生活的对比,展现了他内心的静谧和外在的动荡。他借景抒发了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谯门鼓和莺花上巳节风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谯门鼓是古代官府用来宣告时间的钟鼓,表明时间的流转和生活的不断变迁。莺花上巳节风则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繁荣的景象。这些细腻的描写增添了诗词的韵味和意境。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提到了庞翁,这是一个隐居的人物。借问庞翁的所在之处,暗示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以丹峰庵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感受,传达了对于宁静、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道人生长清淮西,地荒战血孤鬼啼。饱知浊世一朝菌,摆落羁馽全天倪。穿霞踏月半区宇,山水名胜随攀跻。我来欣逢大条左,握手便许论刀圭。蕊珠七言素探讨,敷析秘奥开群迷。绵绵玄牝斡两曜,夜半虚室腾虹霓。同居蜀客话清简,物理返笑庄生齐。坳堂烛暗坐顷刻,石头路净缘高低。
邑居欲尽溪山好,不作层楼无奈何。岩谷满前收蜡屐,漪涟极目卷渔蓑。安心已得安身法,乐土偏令乐事多。千里筠阳犹静治,还家一笑定无他。
万里清游不暇慵,双旌换得一枝筇。来从井络直西路,上到江源第一峰。海内闲身输我佚,山中佳气为人浓。题诗试刻岩前石,付与他年苏晕重。
野饮松下,设松黄汤,作此阕。罗袜空飞洛浦尘。锦袍不见谪仙人。携壶藉草亦天真。玉粉轻黄千岁药,雪花浮动万家春。醉归江路野梅新。
西园一曲艳阳歌,扰扰车尘负薜萝。自欲放怀犹未得,不知经世竟如何。夜闻猛雨判花尽,寒恋重衾觉梦多。钓渚别来应更好,春风还为起微波。
吏隐清风几百年,长松修竹满坛前。汉皇若听三书谏,未必先生便肯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