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王维,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歷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瘖,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赋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復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驸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祕书监。宝应中,代宗问缙:“朕常于诸王坐闻维乐章,今存几何?”缙集诗六卷,文四卷,表上之。勅答云:“卿伯氏位列先朝,名高希代,抗行周雅,长揖楚辞,诗家者流,时论归美,克成编录,叹息良深。”殷璠谓:“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苏轼亦云:“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今编诗四卷。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与裴迪同作)》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作品。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闲适的心境描绘了作者与友人游山的情景。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头。
在黄昏时分,我手持着竹杖,与友人一同等待在虎谿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听到导游的呼喊声,我们便返回寺庙,追逐着流水返回住处。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野花盛开得美丽,谷鸟高声鸣叫着,它们的声音清幽悠扬。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夜晚坐在空旷的林中,寂静无人,松树的风声犹如秋天的凉意。
诗词以描绘山林的景物为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宽阔的寺庙山林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山水的描摹,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平和,借着自然景观的美好表达了心灵的宽广和智慧的思考。
这首诗以简练、含蓄的语言,展现了王维擅长的山水田园诗风格。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如暮色的静谧、野花的盛开、谷鸟的鸣叫等,使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诗人心灵的宁静。同时,诗词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在空旷的夜晚显得尤为寂静,而松树的风声则更加凸显出这份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的生动描绘,表达了寻求内心平静和独立自由的向往。既展现了自然美的魅力,也诠释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让读者在欣赏景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心灵的安宁和自由。
巨塔列名题,诗心亦罕齐。除官京下阙,乞假海门西。别席侵残漏,归程避战鼙。关遥秦雁断,家近瘴云低。候马春风馆,迎船晓月溪。帝京须早入,莫被刺桐迷。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
共沾人日醉,那谓客程分。早树呼莺友,晴沙恋雁群。梦交南北路,情作去留云。管取秦淮柳,连枝好赠君。
瘴水蛮中入洞流,人家多住竹棚头。一山海上无城郭,唯见松牌记象州。
假馆惭何补,叨邻卜偶从。灯曾分夜读,歌忍相晨舂。一壁山河邈,他生饮啄同。眼前无此屋,风雨忆帡幪。
瞻彼南山,有札有枞,维叶逢逢。君子之燕,管丝嗈嗈,奏鼓隆隆。自堂徂庭,上下肃雍,靡有不恭。君子万年,令德高明,高明有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