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过故郡渡》

山路一千三百里,中间四渡今江流。
天涯作客壮年事,老马长途几日休。
谁知江深念归客,日向峨岷无尽头。
举首白云天共远,四方上下与同愁。

作者介绍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过故郡渡》是宋代袁说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山路长达一千三百里,其中经过四次渡过今江流。我身在天涯,作为游客经历了壮年的岁月,但老马长途行进,几天无法休息。谁能理解江水深处的思念归乡之心,每天阳光照耀峨岷山无尽尽头。抬头望去,白云在天空中飘荡,与四方的人们一同感受着无尽的忧愁。

诗词通过描绘山路千里、江水渡口和天涯归乡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在长途旅行中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山路和江水流淌的景象,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艰辛与坎坷。作者身处天涯,感受到离乡背井的孤寂和无尽的忧愁。老马长途劳累,也寓意着作者在漫漫旅途中的辛苦与疲惫。然而,作者仍然怀抱着对归乡的思念,在峨岷山的阳光下,展望着远方的白云,与四方的人们分享着同样的忧愁。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山路、江水和天空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与思绪。表达了旅途中的辛苦和孤独,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同时,诗中的峨岷山、白云和四方的人们,象征着广阔的世界和共同的人生感慨,使整首诗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旅途中的心境和归乡的渴望,通过山水和天空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诗意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体现了宋代诗人对人生和情感的细腻触觉。

  • 《次韵张提刑送行六绝》

    扁舟触热下涪忠,肩耸无人肯拍洪。诗送凉风天外至,鱼龙起舞浪化中。

  • 《送客出城西》

    邓州谁亦解丹青,画我羸骖晚出城。残年政尔供愁了,末路那堪送客行。寒日满川分众色,暮林无叶寄秋声。垂鞭归去重回首,意落西南计未成。

  • 《相和歌辞·铜雀妓》

    强开尊酒向陵看,忆得君王旧日欢。不觉馀歌悲自断,非关艳曲转声难。

  • 《和端式上人十咏其四孤汀苹》

    潇湘归去人,正值江南春。始愿逢拾羽,今乃见采苹。寄语柳使君,莫恨日已曛。

  • 《如梦令》

    九四寒风似箭。威势遍行方便。射退这群魔,吉庆嘉祥得见。堪羡。堪羡。隐显晴光一片。

  •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愈时在徐籍往谒之辞去作是诗以送)》

    此日足可惜,此酒不足尝。舍酒去相语,共分一日光。念昔未知子,孟君自南方。自矜有所得,言子有文章。我名属相府,欲往不得行。思之不可见,百端在中肠。维时月魄死,冬日朝在房。驱驰公事退,闻子适及城。命车载之至,引坐于中堂。开怀听其说,往往副所望。孔丘殁已远,仁义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