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村不多地,坐觉阻且长。
梅花应已开,鼻观来清香。
天公爱衰朽,古木敲鸣珰。
僵仆巧耐寒,冰柱生承浆。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对雪和子厚弟四首》是王之道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给出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前村不多地,坐觉阻且长。
梅花应已开,鼻观来清香。
天公爱衰朽,古木敲鸣珰。
僵仆巧耐寒,冰柱生承浆。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的景象和自然界的变化。诗人坐在农村的前村,感觉时间过得很慢,仿佛被阻塞住了。他意识到梅花应该已经开放,通过嗅觉感受到了梅花的清香。然后诗人谈到了天公(指自然界)偏爱衰朽的事物,他听到古老的树木敲击的声音。最后,诗人提到僵仆(指冰冻的树枝)巧妙地顶住了严寒,冰柱上挂满了浆果。
赏析:
这首诗词以冬日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对自然变化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和思考。诗中的梅花象征着坚韧和希望,它在严寒的冬天中仍然能够开放,给人以温暖和美好的感觉。诗人通过感知梅花的香气,传达出对生命力和美的赞美。
诗中的天公爱衰朽一句,折射出自然界的循环和变化,传达了诗人对自然衰老和死亡的思考。古木敲鸣的声音,使人联想到岁月的流转和历史的沉淀,给人以一种宁静和庄严的感觉。
最后,诗人描述了僵仆巧妙地顶住严寒的景象,这种形象展示了生命的顽强和适应能力。冰柱上挂满了浆果,给人以丰富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自然变化和生命力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轻邮千里给台符,晓月征骖上道初。自比汉儒恩太渥,一生龚胜恨私车。
白云捧拥到危巅,杰阁翚飞倚半天。谷响颇疑吟木客,潮囘坐见变桑田。几重山隔几重海,一日身闲一日仟。真乐无如会心处,林花野鸟亦欣然。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远矣。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愈。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如食宜饇,如酌孔取。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雨雪瀌瀌
久历家庭役,今欣羽翼成。此行为别驾,平步可颛城。常整韦弦佩,要持冰檗声。山林佚吾老,有子足光荣。
我游保国三十年,昔者童稚今华颠。僧非昔人屋亦改,仰视乔木皆参天。惟余画壁屹相同,尘封蛛网犹依然。空王龙钟曳杖立,弥勒游戏挑囊眠。不知寺已几兴废,独此经久无变迁。我来摩挲三太息,欲去不忍空留连。丁宁老僧为守护,慎勿破壁随云烟。作诗仍以示来者,此诗此画当俱传。
严光隐富春,山色谿又碧。所钓不在鱼,挥纶以自适。余怀慕君子,且欲坐潭石。持此返伊川,悠然慰衰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