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部风流小隐居,别来眼法定何如。
雾中不见空峒子,世外空传珞琭书。
今岁紫荆簪未得,后溪黄鮓信无余。
素冠如遇文园宅,为我殷勤借子虚。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过何权道幽居不遇》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隐居山水之间,追求清静而又渴望得到文人雅士的赏识与关注的心情。
诗中描述了诗人身处水部风流的小隐居,他感叹自己多次拜访何权道士的隐居之地,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赏识。他在雾中望见不到空峒子(指何权道士的居所),只能听闻世外传言,传说中有珞琭书(指何权道士的文集或著作)。
诗中还提及了诗人今年未得到紫荆簪(指受到皇帝的宠幸和嘉奖),也没有收到后溪黄鮓(指朋友寄来的美味佳肴),暗示诗人在世俗的名利之外,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和物质享受。
然而,诗人仍然怀抱着对于文人雅士的向往,希望能在素冠(指自己)遇到文园宅(指文人雅士的居所),并借助子虚(指子虚乌有的事物)为自己寻求机会和关注。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隐居生活和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抒发了他对于文人雅士赏识和关注的渴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世俗纷扰的厌倦,向往清静自在的生活。整首诗以简洁、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典型思想特点。
豳谷稍稍振庭柯,泾水浩浩扬湍波。哀鸿酸嘶暮声急,愁云苍惨寒气多。忆昨去家此为客,荷花初红柳条碧。中宵出饮三百杯,明朝归揖二千石。宁知流寓变光辉,胡霜萧飒绕客衣。寒灰寂寞凭谁暖,落叶飘扬何处归。吾兄行乐穷曛旭,满堂有美颜如玉。赵女长歌入彩云,燕姬醉舞娇红烛。
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日暮人归尽,沙禽上钓舟。
寂寥金谷涧,花发旧时园。人事空怀古,烟霞此独存。管弦非上客,歌舞少王孙。繁蕊风惊散,轻红鸟乍翻。山川终不改,桃李自无言。今日经尘路,凄凉讵可论。
举酒一相劝,逢春聊尽欢。羁游故交少,远别后期难。路上野花发,雨中青草寒。悠悠两都梦,小沛与长安。
家园大江东,清湓映匡庐。波光摇空阔,岚悴随卷舒。廊然形影消,所见惟清虚。此是列仙宅,当年来不居。一官老南北,十年弃樵渔。谅无飞升骨,宜与烟霞疏。子赤喜登临,持气为舟车。乘马搴虹蜺,俯涧窥蟾蜍。赋诗不计篇,饮酒动斗余。一为簪缨缚,屡感岁月除。西征临瀚海,东使
人间元有广寒宫,谁道仙凡路不通。借问蓬莱相近否,不须七碗去乘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