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过虎头岩》

空岩俨若虎头苍,云腻岩前草木光。
竹吐锦萌春雨饱,松含黄粉野吹香。
石床蟠足散征倦,道境洗心聊坐忘。
投饭上方兰若去,未能痴学顾长康。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过虎头岩》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正觉。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空岩俨若虎头苍,
云腻岩前草木光。
竹吐锦萌春雨饱,
松含黄粉野吹香。
石床蟠足散征倦,
道境洗心聊坐忘。
投饭上方兰若去,
未能痴学顾长康。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虎头岩的景象和感受。诗中以自然景物为媒介,表达了作者在山间的宁静与心境的舒展。通过描绘虎头岩的形象和周围的自然景观,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道境的追求。

赏析:
诗的开头“空岩俨若虎头苍”,以形容词“苍”描绘了虎头岩的威严和庄严,给人一种壮美的感觉。接着,描绘了云雾缭绕、绿草如茵的景象,表现出山间的宁静和生机盎然的氛围。其中,“竹吐锦萌春雨饱”形象地描绘了春雨滋润下的竹林,给人一种清新、蓬勃的感觉;“松含黄粉野吹香”则展现了松树的香气被风吹散的情景,给人一种清香扑鼻的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石床蟠足散征倦,道境洗心聊坐忘”表达了作者在虎头岩中找到了宁静和安放心灵的感觉。石床上蟠卧的足迹,象征着旅途的劳累,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得以放松身心,洗涤尘世的烦扰,坐忘纷杂的思绪。

最后两句“投饭上方兰若去,未能痴学顾长康”表达了作者离开虎头岩的遗憾之情。作者将虎头岩比作兰若,表示自己离开这个美好的境地,未能像顾长康那样全心投入痴迷的学问之中。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境地的向往。诗中融入了禅宗的思想,通过山水之境来达到心灵的宁静与超脱,突出了作者对心境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 《秋怀 十二》

    酌彼涧下水,弹此石上琴。希声应弦起,幽幽孤凤吟。曲中万里意,三叹无知音。岂但无知音?终恐无知心。

  • 《四城门诗》

    六龙既惊轸。二鼠复驰光。衰龄难慎辅。暮质易凋伤。

  • 《深村》

    甘向深村固不材,犹胜摧折傍尘埃。清宵玩月唯红叶,永日关门但绿苔。幽院菊荒同寂寞,野桥僧去独裴回。隔篱农叟遥相贺,□□□□膏雨来。

  • 《浣溪沙(四之二)》

    腊日银EB32翠管新。潘舆迎腊庆生辰。卷帘花簇锦堂春。百和宝薰笼瑞雾,一声珠唱驻行云。流霞深劝莫辞频。

  • 《题黄庭经后》

    琴心玉文洞玄玄,金钮朱锦乃汝传。子能得之可长年,黄素镇赝完且坚。横理如发约两边,从有赤道如朱弦。文居其间走玄蚁,飞云相与为终始。大道甚夷非力使,无为自然有至理。谁能精专换骨髓,扫去俗尘不瑕秽。目中有神乃识真,白玉为轵装车轮,里以天上翠织成。仙人楼居俨长生,

  • 《熙台》

    不将台榭压城闉,争奈长淮四面春。闻道公馀一吟啸,满天风月助精神。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