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过怀安军云顶寺》

拂云绝顶俯金囦,直上重山最上颠。
一佛向来临大地,万松今独近高天。
枯楠夭矫浑生意,断石盘陀几合年。
大士重来闻嘱付,毫光端欲扫烽烟。

作者介绍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过怀安军云顶寺》是宋代袁说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拂云绝顶俯金囦,直上重山最上颠。
从云中俯瞰下方的金园,直达重山之巅。
这里的"拂云绝顶"表达了诗人置身云端,俯瞰世界的高远感受,"金园"可能指的是一座寺庙或是庄园,显示了其庄严和华丽的景象。通过描述身处山巅的景象,诗人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的心境。

一佛向来临大地,万松今独近高天。
佛陀自古以来一直降临人间,而这片茂密的松林如今独自靠近高天。
这两句诗表现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松林的高耸挺拔。佛陀的到来寓意着智慧和慈悲的降临,而松林则象征着高尚、坚定和崇高的品质。

枯楠夭矫浑生意,断石盘陀几合年。
干枯的楠木、婀娜多姿的松树都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意象,断裂的石头几经岁月的洗礼。
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枯楠、断石之景,表达了生命的坚韧与生生不息的力量。枯楠和断石都承受了岁月的冲刷,但依然焕发出生命的力量,显示出坚忍不拔的品质。

大士重来闻嘱付,毫光端欲扫烽烟。
伟大的佛陀再度降临,传达他的嘱咐和指示,毫光即将扫除烽烟。
这两句诗表达了佛陀再度显现的重要性以及扫除战争和纷争的愿景。佛陀的再次降临象征着智慧和和平的到来,毫光则象征着智慧和光明的力量,将烽烟驱散。

该诗词通过描绘怀安军云顶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高远、庄严的境界的追求,以及对佛法教义普及和和平繁荣的期盼。同时,通过描绘枯楠、断石等元素,强调了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对光明的追求。整首诗意蕴含深厚,意境婉约,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特色。

  • 《怪菌歌》

    雨前无物撩眼界,雨里道边出奇怪。数茎枯菌破土膏,即时便与人般高。撒开圆顶丈来大,一菌可藏人一个。黑如点漆黄如金,第一不怕骤雨淋。得雨声如打荷叶,脚如紫玉排粉节。行人一个掇一枚,无雨即阖有雨开。与风最巧能向背,忘却头上天倚盖。此菌破来还可补,只不堪餐不堪煮。

  • 《颐和园词》

    汉家七叶钟阳九,澒洞风埃昏九有。 南国潢池正弄兵,北沽门户仍飞牡。 仓皇万乘向金微,一去宫车不复归。 提挈嗣皇绥旧服,万几从此出宫闱。 东朝渊塞曾无匹,西宫才略称第一。 恩泽何曾逮外家,咨谋往往闻温室。 亲王辅政最称贤,诸将专征捷奏先。 迅归欃抢回日月,八方重睹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 《半睡》

    抬镜仍嫌重,更衣又怕寒。宵分未归帐,半睡待郎看。

  • 《春日湖上五首》

    绕堤莎草绿纤纤,老里吟情觉未厌。应是踏青天气近,柳条多插野人檐。

  • 《戏题盘石》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