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城下黍苗稀,寂历荒墟隐翠微。
远想笼蛇方斗野,解驱虎豹使成围。
乌知将拥河流断,定喜能令屋瓦飞。
白水真人今物化,舂陵惟有荷锄归。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过昆阳城》是一首李廌创作的宋代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昆阳城下黍苗稀的景象,城市已经荒废,绿意隐约可见。诗人以远眺的方式,想象城下笼罩着蛇、野兽的围困,却有人能够驱使虎豹,将它们围住。这种景象使诗人感到困惑,他对于这个城市的历史和现实状态心生疑问。
诗中的昆阳城给人一种荒凉萧瑟的感觉,城市的黍苗稀疏,暗示着昔日繁华的痕迹已经消逝。城市的荒废与寂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城市的绿意更加显眼。诗人以远眺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个城市的思考,他想象着城下笼罩着蛇和野兽的围困景象,但同时又有人能够驱使虎豹,将它们围住。这种景象似乎是城市的虚幻与现实的交织,给人以迷惑和疑惑之感。
诗中的"白水真人"是指道家的神仙,诗人将其置于现实世界,以此寄托对于城市复兴的希望。"白水真人今物化"表明这个神仙已经现世,以实际的行动来拯救城市。而"舂陵惟有荷锄归"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普通人民的关注和关怀,他们是城市复兴的力量所在。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废的城市和诗人对于城市命运的思考。诗人以意象和象征的手法,通过描述城市的景象和城下的困境,表达了对于城市复兴的希冀和对于普通人民的关怀。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唤起读者对于城市兴衰和人民命运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于现实的关注和对于人生的思索。
卷雪楼高首重回,江东那得许人材。只应汉鼎三分后,便有英雄一聚来。
舍舟遵陆几程来,家事身谋两未谐。九地渺茫怜骨肉。四方轩豁畅襟怀。雨翻茶崦春离岳,风飐监旗晓渡淮。短景不延愁思远,只堪长醉向茅柴。
玉立金华霄汉间,帝封天女鍚仙山。被他走下严滩去,一水穷追竟不还。
迢迢归驭指榆津,日日西风起塞尘。沙底暗冰频踠马,岭头危径罕逢人。客心牢落偏多感,天意融怡渐发春。珍重诗翁饶藻思,剪裁风物见长新。
我捧江西檄,公乘使者车。飞腾今已去,留落又何如。谁敢怀离阔,惟思读诏除。九州期大庇,宁独爱吾庐。
耕得紫玻璃,凿成天马蹄。润应通月窟,洗合就云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