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林修竹翠参天,一水西为尚折旋。
欲泛羽觞追往事,怅无嘉客继前贤。
短章回寄二三友,胜践堪寻八百年。
笑拂苍崖题姓字,为言曾此掬流泉。
刘宰(一一六六~一二三九),字平国,自号漫塘病叟,金坛(今属江苏)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调江宁尉。歷真州司法参军、知泰兴县、浙东仓使干官。以不乐韩侂胄用兵,遂引退,屏居云茅山之漫塘三十年。其间虽一再徵召,皆不就。理宗嘉熙三年卒,年七十四(《京口耆旧传》卷九)。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其中诗五卷。《至顺镇江志》卷一九、《宋史》卷四○一有传。 刘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正德任佃刻、嘉靖王皋续刻本(简称王本)和万历三十二年范崙刻本(简称万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过兰亭》是宋代刘宰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茂密的林木修竹,翠绿参天,一条河水蜿蜒向西弯曲。我欲驾着羽觞,追寻逝去的往事,可惜没有优秀的客人继承前贤的风范。我写下了这短短的篇章,寄给两三位友人,胜景可与八百年前的人相媲美。我笑着拂去苍崖上的尘埃,题上了我的姓字,想要告诉后人,我曾经亲手捧过这流泉。
这首诗词展现了诗人游览兰亭时的景色和内心感受。刘宰以生动的描写展示了茂盛的林木和高耸的竹子,以及蜿蜒的河流,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诗人表达了对过去往事的怀念和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追寻,然而他却感到遗憾,因为没有像前贤那样杰出的人物与他一同分享此时的美景。他通过写诗寄给几位友人,希望这份美丽可以传承八百年,超越时间的限制。
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在兰亭留下自己的印记,他以微笑轻拂苍崖上的尘埃,题上了自己的姓字,意味着他对这个地方的珍视和留恋,同时也希望后人能够知晓他曾经在这里品味过流泉的美丽。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抒发了对往事和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情和传世之美的思考。刘宰通过这首诗词传达了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以及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展示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名擅章台第一家,忍将憔悴送年华。容销已失如眉叶,才尽难回比雪花。才见高楼堪系马,俄同寒树与栖鸦。荣枯只是寻常事,忽漫逢时莫自夸。何处相逢最有情,平康曲转大堤横。回眸不忍枝头望,携手真愁树底行。近泪几丝浑欲断,牵情千缕苦相萦。自经委谢无穷忆,应悔风花忒煞轻。
凭高望不极,望断动愁情。落日凄凉处,西风点染成。丹枫明野驿,白水浸江城。马上人回首,戎戎黯客程。
一笑灵龟尾曳涂,扁舟聊复寄菰蒲。潮生潮落帆来去,云卷云舒山有无。风定若教胥怒息,月明空忆蠡游孤。渔翁不识人间事,白发青蓑酒满壶。
诗客少微家,世有斗南人杰。一段素襟清韵,似玉壶冰雪。怀中卿相饱经纶,况是好时节。我有太平歌颂,待形容贤业。
深堂杰阁松风鸣,黄梅已过双溪晴。不知城高乃有此,六月表里冰壶清。我来蒙师炷香鼎,旋汲溪泉为煎茗。明朝又送不托材,大慰枯肠怯龙饼。
麻姑一女子,处处有仙坛。地古留遗嘛,君今住此山。流泉清涧底,落日乱峰间。闻有蔡经者,时时得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