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帆如飞鸿,清江转山急。
回首白云多,山寒夜中泣。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初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爲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爲宁海军节度判官。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书正字,累迁着作佐郎兼刑部郎官。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五年,迁江西提刑。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五年,知宁国府。六年,召除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以忤贾似道,罢。九年,起爲湖南提刑。十年,改知赣州。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渡江,应诏勤王,除枢密副都承旨,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大使。二年,除右丞相、枢密使,诣元军议和,被拘。押至镇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同年五月,端宗继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带。景炎二年,败于空坑,出南岭。三年,授少保、信国公,移屯海丰,军溃被执北行,在道绝食八日不死。拘燕三年,终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着作遭难后散佚,元元贞、大德间其乡人辑编爲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明初重加编次爲诗文十七卷,另有《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传世。事见本集卷一七《文山纪年录》,《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文天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张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爲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韩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简称韩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山集》(简称四库本)。《集杜诗》各本诗句诗题都有舛误夺漏,酌据《杜少陵集》(简称杜集)订补。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过临江第八十三》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独帆如飞鸿,
清江转山急。
回首白云多,
山寒夜中泣。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临江时的心境和感受。诗中的"独帆如飞鸿"形象地表达了孤独的帆船在江上犹如飞翔的鸿鹄一般。"清江转山急"则描绘了江水急转弯的景象,表现出江水的湍急和激烈。"回首白云多"表明作者在行船的过程中,回望身后,白云飘荡,景色变幻,暗示着人生的变迁和无常。最后一句"山寒夜中泣"表达了作者在夜晚寒冷的山中,感慨万千,内心的悲伤和泪水。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江水、山景和天空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无奈和悲伤。诗中的"独帆如飞鸿"和"清江转山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江水的湍急和帆船的孤独。"回首白云多"则通过景物的变化,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迁。最后一句"山寒夜中泣"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悲伤和泪水,使整首诗词更加深情而富有感染力。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变迁和孤独的思考。它既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变幻,又折射出人生的无常和悲伤。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寒风细雨未晴天,密似轻尘薄似烟。一室独吟图史乱,四邻高会绮罗鲜。雁飞斜柱弦随指,蟹芦新螯酒满船。自笑不歌仍不饮,昏昏只解枕肱眠。
倚杖钩帘两水间,晴光飞影上雕栏。帆催画鷁抟风去,雪吐铦锋作剑攒。平野烟浮迷远目,晚溪潮涨失前滩。骑鲸一往扶桑近,休问人间行路难。
林中独坐欲中宵,落叶纷纷触坏袍。月影渐移蛩韵急,露华初上鹤声高。四时催老秋偏感,万事萦心夜更劳。犹赖清风知我意,频吹庭竹助萧骚。
虞获子鹿,畜之城陬。园有美草,池有清流。但见蹶蹶,亦闻呦呦。谁知其思,岩谷云游。
今夕是何年,故人相遇。快着银杯泻春露。高阳旧友,要听一声金缕。行云留不去、惊如许。凤*微吟,珠绳低度。夜半银屏恍私语。夜花零乱,掩尽六朝琼树。明朝南浦道、伤平楚。
追欢逐乐少闲时,补贴平生得事迟。何处花开曾后看,谁家酒熟不先知。石楼月下吹芦管,金谷风前舞柳枝。十听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乐天一过难知分,犹自咨嗟两鬓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