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家深峡里,灯火似渔村。
客梦稀星外,虫声短草根。
发疏怜枕软,意倦觉灯昏。
待晓酤蛮酒,苍梧奠舜魂。
陶弼(一○一五~一○七八),字商翁,永州祁阳(今属湖南)人。仁宗庆历中以军功补衡州司户参军,调桂州阳朔县主簿,迁爲阳朔令。后歷知宾、容、钦、邕、鼎、辰、顺诸州。神宗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四。有文集十八卷,已佚。事见《刘忠肃集》卷一二《陶公墓志铭》及《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宋史》卷三三四有传。 陶弼诗,以《宋人集·陶邕州小集》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式训堂丛书本(简称式本)、清麓山精舍丛书所收陈运溶刻本(简称陈本)、钱塘丁氏八千卷楼藏旧钞本(简称旧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另辑集外诗爲第二卷。
《过龙平》是宋代诗人陶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其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数家深峡里,
灯火似渔村。
客梦稀星外,
虫声短草根。
这首诗以过龙平为题,描绘了作者在深山峡谷中的旅途经历。诗中的第一句描述了山谷中几家散落的灯火,给人一种渔村夜晚昏暗的感觉。这里的灯火暗淡,与城市的繁忙和照明灯的明亮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宁静和深远的感觉。
第二句中,作者提到自己在客船上的梦境,梦中似乎看到了稀疏的星光,暗示了作者处于偏远的地方,远离尘嚣,与自然相伴。同时,虫鸣声在夜晚显得更加清晰,短暂的草根也成为作者接触自然的媒介。
第三句表达了作者的心情和疲倦,他在旅途中感到枕头软软的,意思是他在客船上的枕头不够舒适,暗示了作者漫长旅途的劳累。而夜晚的灯光也开始昏暗,这种昏暗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与作者的疲倦情绪相呼应。
最后两句描述了作者期待黎明的到来。待到天明,作者将用蛮酒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同时也是一种庆祝和纪念,苍梧是古代祭祀的地点,奠舜魂意味着向伟大的舜帝致敬,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敬仰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通过这首诗,陶弼以简洁而深远的语言描绘了自然山水与人文历史的交融。他在深山峡谷中感受到的宁静和与自然相融的心境,以及对历史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望,使这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情感。读者在赏析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作者与自然的亲近与融合,以及对美好生活和文化传承的追求。
雨前无物撩眼界,雨里道边出奇怪。数茎枯菌破土膏,即时便与人般高。撒开圆顶丈来大,一菌可藏人一个。黑如点漆黄如金,第一不怕骤雨淋。得雨声如打荷叶,脚如紫玉排粉节。行人一个掇一枚,无雨即阖有雨开。与风最巧能向背,忘却头上天倚盖。此菌破来还可补,只不堪餐不堪煮。
汉家七叶钟阳九,澒洞风埃昏九有。 南国潢池正弄兵,北沽门户仍飞牡。 仓皇万乘向金微,一去宫车不复归。 提挈嗣皇绥旧服,万几从此出宫闱。 东朝渊塞曾无匹,西宫才略称第一。 恩泽何曾逮外家,咨谋往往闻温室。 亲王辅政最称贤,诸将专征捷奏先。 迅归欃抢回日月,八方重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抬镜仍嫌重,更衣又怕寒。宵分未归帐,半睡待郎看。
绕堤莎草绿纤纤,老里吟情觉未厌。应是踏青天气近,柳条多插野人檐。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