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门埋孟子,岘首载羊公。
万古千秋里,青山明月中。
政从襄沔绝,诗过洞庭空。
尘路谁回眼,松声两处风。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过鹿门作》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鹿门埋孟子和岘首载羊公的幕景,表达了政治的更迭和诗歌的消逝,同时凸显了青山明月的永恒与孤绝。具体的译文如下:
过去鹿门写诗,
鹿门山脉藏着孟子的墓,
岘山首座埋葬了羊公。
在永恒的千古万秋之中,
在青山和明月的璀璨之间。
政权权力从那襄沔就断绝了,
诗才在洞庭湖之畔已消逝。
尘世里谁会再回头,
听到那两处松风的声音。
此诗以简练的文字揭示了历史的更迭和时光的流转。诗人通过描述鹿门和岘山这两个地名,暗示了政权更替的变迁,政治选择的变革。它表达了政治权力所经历的短暂而无常性,并暗示诗人与时代的脱离感。
诗人以“万古千秋里,青山明月中”表达了制度更替的历史长河和自然的永恒之美。青山明月象征了自然界的恒久存在,强调了政治的相对短暂与自然的永恒。
最后,诗人对政和诗的消逝进行了揭示。政权更迭后,政治的关注点发生了改变,政治选举中的所谓“谁回眼”再也不会回顾过去。而诗人则认为,在诗词中的声音也已消失。这句“松声两处风”表明了诗人对于文学的缅怀,犹如听到风吹过两个松树的声音,极具哀愁之意。
总之,《过鹿门作》通过对鹿门和岘山的描绘,以及对政和诗的消逝的描述,表达了政治和文学的相对短暂与自然的永恒,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莺掷垂杨,一点黄金溜。
负米承亲愿已赊,耻随鸡鹜啄泥沙。一朝投绂真高士,万卷藏书旧世家。齿发未衰非药物,山林不返为云霞。庞眉尚有郎潜者,徇禄忧生直可嗟。
暖日烘晴书,轻寒护晓霜。小春庭院绕天香。仙佩珊珊,来自五云乡。庭下芝兰秀,壶中日月长。要看鬓绿与瞳方。一笑人间,千岁饮淋浪。
径穿荒草入,门向断河开。不是君居此,应无人到来。种花逢雨活,接树待春回。冷笑求名者,衣间有俗埃。
一春强半勒花风,几日园林几树红。汲汲追攀常恨晚,纷纷吹洗忽成空。行看果下苍苔地,已作人间白发翁。岂惜解鞍留夜饮,此身醒醉与谁同。
彭泽思归意末成,折腰五斗谩劳生。何如张翰秋风起,便忆鲈鱼蒪菜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