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酒香浮桂与椒,此间谁惜马蹄遥。
爱君涧壑沉吟树,笑我江湖濩落瓢。
前日好风犹泛座,只今零露已盈条。
东山妓女诚何算,颇羡周郎得小桥。
胡寅(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安国子。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御史中丞何?荐,除秘书省校书郎,迁司门员外郎。汴京陷,弃官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爲驾部员外郎,寻除起居郎,以上万言札子忤时相,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復爲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出知永州、邵州、严州。八年,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寻直学士院。丁父忧,服除奉祠,俄致仕,居衡山。二十年,以忤秦桧,责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寻復旧官。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九。有《斐然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胡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斐然集》(其中诗五卷)爲底本。校以清经钼堂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法式善存素堂辑钞《宋元诗集八十二种》中的《斐然集》(存三卷,简称存本,藏北京图书馆)。集中诗集外之诗,附于卷末。
《过明田寺会杨李二生於碧玉三首》是宋代胡寅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浆酒香浮桂与椒,
此间谁惜马蹄遥。
爱君涧壑沉吟树,
笑我江湖濩落瓢。
前日好风犹泛座,
只今零露已盈条。
东山妓女诚何算,
颇羡周郎得小桥。
【中文译文】
美酒的香气弥漫着桂花和胡椒,
此地谁会珍惜远方的马蹄。
我爱你,杨李二生,深思熟虑的树木,
你笑我,胡寅,在江湖中颠沛流离。
昨日美好的风依然吹拂在座位上,
如今,零露已经满溢在花叶之间。
东山的妓女真实算得了什么,
我多么羡慕周郎得到了一座小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述诗人与杨李二生相聚在明田寺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对友谊和生活的思考。诗人胡寅在诗中以自己的身份与杨李二生对话,通过对比自己的境遇,展现了一种倾慕和羡慕之情。
诗的前两句写到了浆酒的香气和马蹄远行,通过对物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浆酒香浮桂与椒”意味着这里有美酒佳肴,而“谁惜马蹄遥”则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无奈和孤独。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杨李二生的爱戴之情,将他们比作涧壑间深思熟虑的树木,而自己则自嘲为江湖中的漂泊之人。这种对友情的赞美和自我调侃,展现了诗人深情厚意和豁达的心态。
诗的后两句描绘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状的反思。诗人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但现在的景象已经是零露满条,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事物的变迁。最后一句提到东山的妓女和周郎得小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羡慕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生活和理想的思考。通过对物象的描绘和对人物的倾慕,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挚情感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知君饯酒深深意,图使行人涕不流。如今却恨酒中别,不得一言千里愁。人言日远还疏索,别后都非未别心。唯我忆君千里意,一年不见一重深。
一室萧然不恨贫,生平意气耻谋身。三年独学非缘谷,八口为家半仰人。博弈无能悲向老,轻肥与共愧推仁。盘餐何敢专来赐,分少还期遍比邻。
初年朝旭旦,故岁徂景夕。逡巡蚁旋磨,倏忽驹过隙。拙劣应逃世,疏慵翻寝疾。逢时独悲悼,抚己三太息。弥增长年愧,末契养生术。昔贤夙相伍,枚叟徒见七。每有忧生嗟,忧来恨非一。
再踏江东路,词穷不复论。江泥沾苦泪,津鼓聚归魂。庾信因愁老,陶潜为酒存。孤踪虽落魄,不敢望明恩。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凡法曲之初,众乐不齐,唯金石丝
饥寒傍入门,面目自可憎。为善得长贫,天理疑难凭。狂谈取富贵,易若阶而升。吾实畏鬼神,勿谓吾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