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过萍乡》

悠悠休问渡江萍,山人毛人丹已成。
路入潇湘向西去,暮云寒日下孤城。

作者介绍

阮阅,字闳休,一字美成,号散翁,又号松菊道人,舒城(今属安徽)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清康熙《舒城县志》卷一二),初爲钱塘幕官(《苕溪渔隠丛话》前集卷一一)。曾自户部郎责知巢县(《舆地纪胜》卷四五)。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晋陵县(《咸淳毗陵志》卷一○)。宣和间知郴州(明万历《郴州志》卷二)。高宗建炎初知袁州(《郡斋读书志》附志二)。着有《巢令君阮户部词》一卷(《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一九),《总龟先生松菊集》五卷(《郡斋读书志》附志二),均佚;《诗话总龟》、《郴江百咏》,行于世。阮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郴江百咏》爲底本,参校明万历《郴州志》、清《宋人集》丙编宜秋馆本《郴江百咏辑补》(简称宜秋馆本)等,编爲第一卷;诸书散见的阮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过萍乡》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阮阅。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漫漫无边的江水,你何必问我渡江的萍蓬?
山中人们,毛发已经变成朱丹。
我沿着湘江的路向西行去,
夕阳下的寒云笼罩着那座孤寂的城市。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穿越萍乡的景象。诗人通过描述江水和山中人的变化,表达了时光流转和人事易逝的主题。他自己经过萍乡时,湘江、山中人、夕阳和孤城等元素都成为了他所思所忆的对象。

赏析:
1. 悠悠休问渡江萍:诗人以渡江的萍蓬作为隐喻,表达了人们对于生命流转和命运的无常的思考。渡江的萍蓬漂浮在江水上,表示人们在生命的旅途中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助。

2. 山人毛人丹已成:这句描述了山中人的变化。诗人使用了毛发变成朱丹的描写,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这种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自身的思考,人的一生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3. 路入潇湘向西去:诗人选择了潇湘之地作为诗歌的背景,表达了他追寻自己的心灵归宿的决心。诗人选择向西行去,西方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神秘和遥远的方向,代表了追求内心自由和真实的向往。

4. 暮云寒日下孤城:这句描写了夕阳下的景象,给人一种凄凉和孤寂的感觉。孤城象征着人的心灵孤独,暮云和寒日则增强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

《过萍乡》通过景物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时光的思索。诗中的萍蓬、山中人、湘江、夕阳和孤城等形象都反映了人们面对命运和时光变迁时的无奈和思考,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和人事的易逝。整首诗以简约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唤起了读者对于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

    晨跸凌高转翠旌,春楼望远背朱城。忽排花上游天苑,却坐云边看帝京。百草香心初罥蝶,千林嫩叶始藏莺。幸同葵藿倾阳早,愿比盘根应候荣。

  • 《白砂驿作》

    浮云纷纷鏁太清,骤雨肃肃飞中庭。冰虀脱粟冷稳骨,欲语寂然谁知譍。辞家十日心甚壮,今日始觉愁肠并。仆夫聚首亦不乐,泥深滩密尤难行。长途何意此艰险,彼苍其谁司晦明。闭门篝灯夜未久,试绕前楹望星斗。顽阴稍散避青冥,白月飞光临户牖。推移变熊俄顷间,坐使惨寂成欢颜。

  • 《水调歌头》

    瑞应杉溪县,光动极星宫。人间盛事此日,岳降自高嵩。庆兆三阳开泰,散作一团和气,无地不春风。眉寿八千岁,今代黑头公。听剑履,上星辰,此行中。况金瓯姓字,当路那已达宸聪。管取凤池新命,来自虎关上阙,明日到花封。王室要师保,叔父勿居东。

  • 《瑞香三首》

    一丛三百朵,细细拆浓檀。帘幕护花气,不知窗外寒。

  • 《贺新郎》

    幸得闲中趣。问何为、倏逾桂岭,重来荆渚。唤醒门前弧矢梦,钩月相辉初度。谩羞听、军中鼙鼓。马上弓刀成底事,仅平明、旆入襄州去。能不愧,古羊杜。此身何以酬明主。怅新来、鬓毛添白,衰容如许。三万貔貅齐贾勇,好为一清狐兔。看柳色、大堤如故。世事付之杯酒外,那棋边、

  • 《咏红梅花得“花”字》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