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外庐山已见招,春风好送木兰桡。
青天挟日波中浴,白昼繁星地上跳。
万顷琉璃吹一叶,半簪霜雪快今朝。
庐陵归路从西去,却峭东帆趁落潮。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过鄱阳湖天晴风顺》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船穿越鄱阳湖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顺利旅行的喜悦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湖外庐山已见招,
春风好送木兰桡。
青天挟日波中浴,
白昼繁星地上跳。
万顷琉璃吹一叶,
半簪霜雪快今朝。
庐陵归路从西去,
却峭东帆趁落潮。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鄱阳湖为背景,描绘了作者乘船穿越湖泊的情景。首句“湖外庐山已见招”,表达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已经映入眼帘,预示着诗人即将进入湖区。接着,“春风好送木兰桡”,描绘了春风轻柔地推动着船只,使得旅行更加顺利愉快。
接下来的两句“青天挟日波中浴,白昼繁星地上跳”展示了湖泊的美丽景色。诗人形容湖水清澈如镜,蓝天与阳光倒映其中,仿佛在湖波中沐浴;而在白天,湖面上的波光粼粼,犹如繁星在地上跳跃,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万顷琉璃吹一叶,半簪霜雪快今朝”描绘了湖面上微风吹动的情景。微风吹过湖面,使得一片叶子在湖上漂浮,如同琉璃一般晶莹剔透。而另一句“半簪霜雪快今朝”则表达了秋天的寒意,但也预示着美好的今天。
最后两句“庐陵归路从西去,却峭东帆趁落潮”描述了诗人的归途。庐陵是指庐山,诗人从西方的庐山出发,准备返回东方。诗人利用落潮之际,顺利地驾驶船只,迅速前行。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鄱阳湖的美景和诗人的旅行心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顺利旅行的喜悦之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湖泊之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和旅行的愉悦。
老将病骨犯烟波,厌听蓬窗雨作魔。一枕僧房得安梦,受恩真是不须多。
二乘精进勿道心,南宗北祖乱纷纭。虽是善困招恶果,几时解得见天真。
秋风泼泼咸阳道,渭浦千霜白秋草。秋草秋风暗古城,行人犹说西京好。西京宫阙郁崔嵬,紫阁终南相向开。建章长信飞尘杳,千门万户华阳回。地底灵符生宝玉,天中王气夹风雷。翠华銮辂乘春令,皓齿青娥艳落梅。青娥如花复如雪,含情含态可怜绝。鸳鸯比翼兰塘水,凤皇双栖上阳阙。
踏梅聊尔过江西,月里渔竿冷插溪。料想故园春事好,乱花深处听莺啼。
水花分堑弱,山木抱云稠。更宿招提境,还同惠远游。
回波尔时廷玉,打獠取钱未足。阿姑婆见作天子,傍人不得枨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