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过七里濑》

拂云高雁倚风抟,下视平湖万里宽。
搔首扁舟又东去,钱塘江上看波澜。

作者介绍

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学者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调官不赴,先后从程颢、程颐学,世传有“程门立雪”之佳话。年四十后始出,歷知浏阳、余杭、萧山县,张舜民荐爲荆州教授。徽宗宣和中,召爲秘书郎,未几除迩英殿说书。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又兼国子祭酒,力排和议。乞致仕,提举崇福宫。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着书讲学,东南学者推爲程氏正宗。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靖。有《龟山集》。事见清毛念特《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杨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龟山集》爲底本。校以清顺治八年杨令闻雪香斋刊本(简称顺治本),光绪九年延平府署刊本(简称光绪本)等。光绪本多出底本诗八首,今又从《严陵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合併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过七里濑》是宋代诗人杨时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乘船从钱塘江过七里濑的情景,表现出江上波浪奔涌、风景壮丽的景象。

诗词的中文译文:
拂云高雁倚风抟,
下视平湖万里宽。
搔首扁舟又东去,
钱塘江上看波澜。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词语和描写手法,展现了江上的壮丽景色。诗的开头写道:“拂云高雁倚风抟”,形象地表达了高飞的雁群在云中飘动的景象。接着,“下视平湖万里宽”描绘了眼前平展辽阔的湖面,给人以广袤无垠之感。随后,“搔首扁舟又东去”,表达了作者乘船行驶的动态,船只在波浪中摇摆,行进的方向是向东。最后一句“钱塘江上看波澜”,则突出了钱塘江上波涛汹涌的景象,给人一种澎湃激荡之感。

整首诗以描写自然景观为主,通过对飞雁、平湖、扁舟和波澜的描绘,展示了江上壮丽的景色和动感的场面。同时,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诗情融入了作者的感受和情绪。通过这种描写手法,诗人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江上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心境。

整首诗抓住了江上风景的特点,以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江上的壮丽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想象空间。通过诗人的笔触,读者仿佛可以亲身体验到江上的风雨和波涛,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的魅力。这首诗词展示了杨时细腻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感受力,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给人以美的愉悦和心灵的震撼。

  • 《芭蕉花》

    绿蜡一株才吐焰,红绡半卷渐抽花。窗前映月人无寐,疑是银灯透碧纱。

  • 《走笔成一篇答徐君先辈见寄》

    定交初何年,昔齿会稽学。君壮我尚少,道复先我觉。子时于众人,百鸟一鸑鷟。学官程诸生,题品或义卓。众方缩手顾,君笔已一捉。落纸千馀言,浑如玉出璞。辞场或鼓行,无敢犯锋矟。有时谈遗经,圣贤在口角。愤疾异说妄,摘抉三传駮。语气清不休,旱天冽雷雹。南北俄乖张,同时

  • 《点绛唇 秋夜横泖旅窗听雨,有怀故园》

    两鬓秋风,掩关坐听黄昏雨。灯前自语。世乱甘清苦。蔓草愁烟,荒却东陵圃。归期阻。荆榛满路。投老知何处。

  • 《临安旅邸答苏虞叟》

    生杨风雨小楼寒,宋玉秋词不忍看。万里青山无处隐,可怜投老客长安。

  • 《又和》

    蟹正肥时秋色老,鸦争噪处夕阳残。未须多进玻瓈椀,满树霜红正好看。

  • 《电》

    玉女开天笑,骊龙弄月珠。照眸千壑满,应手一丝我。晻映同云表,行移转海隅。田夫占北极,明日雨平铺。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