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风流廓庙人,荒境抛与梵宫邻。
多年羊虎犹眠石,改壁貂蝉祗贮尘。
万古云山同白骨,一庭花木目青春。
永思陵下犹凄切,废屋酸风吹野薪。
戴表元(一二四四~一三一○),字帅初,又字曾伯,号剡源先生,又称质野翁、充安老人,奉化(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入太学,七年第进士,授建康府教授。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迁临安府教授,不就。元兵陷浙,避乱他郡,兵定返鄞,以授徒、卖文自给。元成宗大德八年(一三○四),以荐爲信州教授,秩满改婺州,以疾辞。武宗至大三年卒,年六十七。有《剡源文集》三十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自序、《清容居士集》卷二八《戴先生墓志铭》。 戴表元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万历九年刊《戴先生文集》爲底本。校以明刻六卷本《剡源先生文集》(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过清凉寺王参预墓下》是宋代诗人戴表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清凉寺墓地的景象,表达了对光阴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过清凉寺王参预墓下,
江左风流廓庙人,
荒境抛与梵宫邻。
多年羊虎犹眠石,
改壁貂蝉祗贮尘。
万古云山同白骨,
一庭花木目青春。
永思陵下犹凄切,
废屋酸风吹野薪。
译文:
经过清凉寺,来到王参预的墓下,
江左的风流人物,
抛弃了繁华,与寺庙相邻。
多年过去了,羊和虎仍然躺在石头上睡觉,
改变了容颜的貂蝉只是贮存着尘埃。
千古云山与白骨相伴,
一庭花木仍然目睹着青春。
对王参预的怀念依然深刻,
废弃的房屋里吹着酸风,吹动着野薪。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凉寺墓地的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诗人通过对墓地的描写,表现了一种深深的思考和悲凉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江左风流廓庙人,指的是当时江左地区有才华和风度的人物。他们曾经繁华过,但如今已抛弃了这种生活,与寺庙相邻,远离尘嚣。
诗中的荒境和废屋暗示着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消亡,羊和虎躺在石头上睡觉,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而改变容颜的貂蝉只是贮存着尘埃,显示了美丽和青春的褪去。
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王参预的怀念之情,他永远地思念着,废弃的房屋里吹着酸风,吹动着野薪,强调了岁月流转、生命凋零的无情现实。
通过描绘墓地的荒凉景象,诗人传达了对光阴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他通过对物象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繁华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生命短暂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慨。整首诗以清丽的语言抒发了对人生和时光的思考,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凄凉的感觉。
我无长策靖蛮氛,愧说楼船练水军。闻道狼贪今渐戢,须防蚕食念犹纷。白头合对天山雪,赤手谁摩岭海云?多谢新诗赠珠玉,难禁伤别杜司勋。
神之来矣,灵风肃然。云胡不留,旭旐有翩。乃举旧典,几以告虔。降福我邦,于万斯年。
寺门高敞接层山,殿角低垂瞰碧湾。凉意自生只树底,尘心先堕翠微间。风摇朱实僧前落,路绕苍崖鸟外攀。云榻放参仍假卧,暮天凉月未能还。
除去菩萨,扶立生铁。
忆承昨岁致书召,遂入江城同一笑。羸奴小马君所借,出犯朝寒鞅频掉。从来万事固已拙,况乃病敦颜不少。去随众后已自枉,更苦世情非可料。一心耿耿浪诚直,百口幡幡竞诃诮。独君踊跃于我顾,譬于真玉火空烧。别来未几岁云换,杨柳得春还窈窕。东溪最好水已渌,桃李万株红白照。
处世功名莫躁为,识时机变在防危。吉凶有数曾参易,胜负无心不着棋。事向直中多骨突,人于财上重交知。后车能悟前车覆,箴警何须座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