绀宇初成国已清,千灵慈护属仁明。
山僧了得真空观,好续炉薰傲太平。
叶清臣(1000─1049) 北宋名臣。字道卿,长洲人(今苏州市)。天圣二年(1024)榜眼。历任光禄寺丞、集贤校理,迁太常丞,进直史馆。论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事,为仁宗采纳,仲淹等得近徙。同修起居注,权三司使。知永兴军时,修复三白渠,溉田六千顷,实绩显著,后人称颂。著作今存《述煮茶小品》等。皇祐元年卒,年五十(一作四十七)。《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叶清臣与叶梦得(1077~1148)之关系,在叶梦得的《石林燕语》中自称叶清臣为曾叔祖。此可从另书《叶姓史话》(江西人民出版社)佐证:
叶逵(赠刑部侍郎)~叶元辅~叶 纲~叶羲叟~叶 助~叶梦得~。
叶逵(赠刑部侍郎)~叶元参~叶清臣~叶增叟~叶 虑~叶梦庚~。
注:羲叟,有的书作义叟(可能因义的繁体义形似致误)。叶虑,有的书作叶摅。
《国清寺》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叶清臣。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绀宇初成国已清,
千灵慈护属仁明。
山僧了得真空观,
好续炉薰傲太平。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座名为《国清寺》的寺庙。寺庙初建之时,国家已经清明无暇。寺庙内供奉的神灵慈悲地守护着国家的人民,使他们能够拥有仁明的统治。寺庙里的山僧领悟了真空的境界,能够超脱尘世的纷扰,观照世间的虚妄。诗人称赞了寺庙内的香火继续燃烧,象征着对太平盛世的傲然自信。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展示了一个国家繁荣昌盛、寺庙庄严祥和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国家的清明和寺庙的庇佑,表达了对和谐、仁爱和宁静社会的向往和赞美。
首两句“绀宇初成国已清,千灵慈护属仁明”用绮丽的词藻展示了国家的清明,绘就了一个美好的社会形象。绀宇指寺庙的蓝色屋顶,象征高贵庄重。千灵指寺庙中的神灵,象征着慈悲与保佑。诗中的“清”和“明”字反复出现,增强了对国家康乐和人民幸福的描绘。
接下来的两句“山僧了得真空观,好续炉薰傲太平”则描述了寺庙中的僧人。山僧通达真空之境,意味着他们能够超越尘世的纷扰,达到超然的境界。炉薰指寺庙中的香火,象征着对佛法的守护和延续。傲太平表示他们对和平与安宁的自豪感。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一个理想的国家和寺庙的景象。通过描述清明的国家、慈悲的神灵和觉悟的僧人,诗人表达了对和谐、仁爱和宁静社会的向往,同时也传递出对人文精神和宗教信仰的崇敬之情。
客路不知时节移,忽逢柳色已依依。无悰却数离家日,腊尽春回方始归。
井深九仞已劳功。未及於泉等是空。学问垂成还自弃,有为何异不为同。
衡湘久来往,眼到山辄对。爱山真自性,久看眼未碍。今朝渡石潭,兰桨乱青带。初升岸稍高,忽喜地更大。行行两垣间,沙路得平快。豁然见良畴,小览百里外。涵溶赵家汑,千顷疏几浍。人家隔杨柳,或映桑林背。连连麻麦墟,鸡犬达鸣吠。宛如京洛郊,北望一怅慨。古城谁所筑,隐隐
杳杳旧踪寻不得,茫茫遗恨有谁穷。长安败绩谁怜汝,灞上收声未到公。
洞天东去号云华,便是仙人旧隐家。堪笑伪刘真俗骨,却将泥土葬丹砂。
还家不落春风后,数日应沽越人酒。池畔花深斗鸭栏,桥边雨洗藏鸦柳。遥怜内舍著新衣,复向邻家醉落晖。把手闲歌香橘下,空山一望鹧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