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方信天开,嵽嵲土山口。
岂惟控内外,势不漏飞走。
一夫或当关,可敌万夫守。
山河此襟带,怙险圣所否。
明皇晚倦勤,意恃太平久。
绝艳荒真妃,转盼六宫丑。
禄山假天性,恩豢不知厚。
铁骑长驱来,哥舒苦徒手。
吾君畅道德,四海一父母。
人心自固结,兹关复何有。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过潼关》是宋代作家强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巨方信天开,嵽嵲土山口。
岂惟控内外,势不漏飞走。
一夫或当关,可敌万夫守。
山河此襟带,怙险圣所否。
明皇晚倦勤,意恃太平久。
绝艳荒真妃,转盼六宫丑。
禄山假天性,恩豢不知厚。
铁骑长驱来,哥舒苦徒手。
吾君畅道德,四海一父母。
人心自固结,兹关复何有。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潼关的景色和关口的重要性。作者通过描绘巨大的山脉和土地的口岸,表达了潼关的威严和重要性。潼关不仅控制着内外的通道,而且其位置十分隐蔽,不易被敌人发现。即使只有一个人守卫关口,也足以与万人抗衡。潼关守卫的山河脉络,如此重要之地,却未必被人所知。明皇已经晚年疲倦,过度依赖太平时期的安宁。真正美丽的女子被遗忘,而丑陋的宫室却备受期待。禄山虚伪地隐藏自己的本性,对待忠诚的人并不厚道。铁骑纵横而来,只有哥舒能够徒手抵挡。君主能够畅通道义和道德,使四海之民如同父母般团结。然而,如今这个关口又会有什么样的景象呢?
赏析:
《过潼关》通过对潼关的描写,展示了其在宋代的重要地位和守卫的艰辛。诗中用巨方信天开、嵽嵲土山口的形象描绘了潼关的威严和坚固。作者通过反复强调潼关的关键地位和不易被攻破的特点,表达了对这个关口的敬重和自豪。同时,诗中也透露出朝廷的虚弱和对太平时期的过分依赖,以及对真正美德和忠诚被忽视的忧虑。最后两句表达了君主的使命和责任,将四海之民视为自己的子民,呼吁团结和共同奋斗。整首诗词寓意深远,既有对关口的歌颂,也有对时代局势和统治者行为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关切。
郁蒸作不解,风雨来有信,岂惟窗户清,更喜草木润。简编既陈前,灯火亦可近。跂予望圣贤,倾河洗骄吝。扶衰幸未死,吾道其少进。安得平生欢,怀抱为君尽?
玉兰万朵牡丹开,先摘姚黄献御杯。翠幕重重围绕定,料应蜂蝶不曾来。
门有车马客,问君何乡士。捷步往相讯,果得旧邻里。凄凄声中情,慊慊增下俚。语昔有故悲,论今无新喜。清晨相访慰,日暮不能已。欢戚竞寻叙,谈调何终止。辞端竟未究,忽唱分途始。前悲尚未弭,后戚方复起。嘶声盈我口,谈言在我耳。“手迹可传心,愿尔笃行李。”
不写晴山写雨山,似呵明镜照烟鬟。人间万象模糊好,风马云车便往还。
金华牧羊儿,一粒粟中藏世界。使君从南来,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鸬鹚杯,一杯一杯复一杯,玉山自倒非人推。庐山秀出南斗傍,登高送远形神开。银河倒挂三石梁,砅崖转石万壑雷。吟诗作赋北窗里,安得青天化作一张纸。有长鲸白齿若雪山,我愿因之寄千里。
北山万仞罗翠屏,下有湖水镜面平。山影静倒千丈碧,波光冷浸一天星。自有此湖知几岁,居人日日常经行。但知湖水鸭头绿,谁人向此含幽情。我来正值秋容媚,野旷天空风物清。烟横木末斜阳晚,云散溪头明月升。放舟直入波深处,水鸟窥人元不惊。天晴水暖鱼亦乐,时见泼刺波间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