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过潼关》

禁密因离乱,机闲为太平。
山河虽设险,道德岂容争。
不究千一义,空传百二名。
遐方久无外,何复用鸡鸣。

作者介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作品评述

《过潼关》是宋代文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禁密因离乱,机闲为太平。
山河虽设险,道德岂容争。
不究千一义,空传百二名。
遐方久无外,何复用鸡鸣。

诗意:
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观察和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思考。禁卫机构的存在是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而宁静和太平的境况则使得机构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虽然山河可以设立险阻,但真正的道德却不容许争斗。人们过分追求名利,却忽视了千变万化的道义真谛,只空传百二个虚名。远方的地方久已没有了外敌,为何还需要用鸡鸣来提醒?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道德伦理的思考为主题,反映了邵雍对宋代社会的一些看法。首先,他指出禁卫机构存在的原因是因为社会的动荡和不安,禁卫的重要性与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然而,一旦社会趋于平静,禁卫机构的作用就会变得多余。其次,邵雍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认为山河的险阻虽然可以阻挡外敌,但真正的道德伦理不应该容许争斗和冲突。他指责人们追求名利,却忽视了道义的真谛,只空传一些虚名,暗示人们应当重视道德的修养和真正的价值观。最后,他以一个反问句结束,提出了一个思考:在遥远的地方已经没有外敌,为何还需要用鸡鸣来提醒?这句话意味着社会的和平和稳定,暗示人们不应该陷入过度的警惕与恐惧之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社会现象和道德伦理的思考,传达了作者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观察和思考。它提醒人们应当关注道德伦理的价值,追求真正的太平与和谐。

  • 《送万俟持正三首》

    高歌闻白雪,美味熟醍醐。解印悬虚橐,鸣鞭指上都。倚楼怀旧德,目远认平芜。

  • 《初冬杂题》

    勋业文章意已阑,暮年不足是看山。江南寺寺楼堪倚,安得身如杜牧闲!

  • 《玉楼春》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阑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 《新栽竹》

    劚破苍苔色,因栽十数茎。窗风从此冷,诗思当时清。酒入杯中影,棋添局上声。不同桃与李,潇洒伴书生。

  • 《途中阻雨》

    高云无急雨,飞洒如丝轻。幽人动羁思,冒雨登归程。风来晓烟乱,云破春山明。眷言憩荒馆,我怀有余情。壶中载浊酒,饮罢还自倾。酒尽兴不尽,关关山鸟鸣。

  • 《寄冲彻堂(二首)》

    平居江北与江南,矫首相望岁已三。近睹百花开烂漫,遥闻千树吼毗岚。白云缥渺连青嶂,明月徘徊印碧潭。一棹扁舟如会面,燃灯清话薜萝龛。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