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河不似雨中看,晴里波纹只簟班。
却是雨河新样巧,簟间织出小金鐶。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过望亭六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晴河不似雨中看,
晴天下的河水不像在雨中观看时那样模糊不清,
The river in clear weather is not like when seen in the rain,
晴里波纹只簟班。
晴天下的波纹只像是铺在竹席上的花纹。
the ripples in clear weather resemble patterns on a bamboo mat.
却是雨河新样巧,
然而,雨天下的河水却展现出新的巧妙之处,
Yet, the river in the rain displays a new kind of ingenuity,
簟间织出小金鐶。
在竹席之间织出了小小的金色花纹。
weaving small golden patterns between the bamboo mat.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对晴天和雨天下的河水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感受。晴天下的河水清澈明亮,波纹如同铺在竹席上的花纹,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而雨天下的河水则展现出新的巧妙之处,犹如在竹席之间织出了小小的金色花纹,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晴天和雨天下河水的不同景象,通过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悟。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晴天和雨天下的河水进行对比,突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美感。晴天下的河水清澈明亮,波纹如同竹席上的花纹,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而雨天下的河水则展现出新的巧妙之处,犹如在竹席之间织出了小小的金色花纹,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对美的追求。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感,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寺隔残潮去。采药过泉声。林塘秋半宿,风雨夜深来。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
乱后此身何计是,翠微深处柴扉。即今双鬓已如丝。虚名将底用,真意在鸱夷。治国无谋归去好,衡门犹可楼迟。不妨沉醉典春衣。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人生何中贵,贵在天资秀。譬如沙石间,金玉岂常有。有才不善用,多为淫邪诱。嗟哉栋梁材,往往厄樵手。章子吾不识,美在众人口。如何材艺多,四十无所守。所守者何为,非贵亦非富。古今圣与贤,历历垂星斗。景行苟有成,进退无一缪。不能功夫下,尚可名身后。百年随飘风,白发
当时两别惜分双,客了三吴客九江。何处挥金曾驻马,此身怀宝尚迷邦。水流岁月添新恨,尘扑箫弦失旧腔。柳下燕楼风雨外,梦魂多绕唾茸窗。
少年随分赋鹦洲。得意桂花秋。今日送君行色,梦和月到南楼。材名仲父,辞华季子,香满南州。勉力中流击楫,直须连钓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