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过吴江》

天水相涵翠有余,玻璃万顷接方壶。
山浮晚照清如洗,风远飞帆细欲无。
漫叟未应甘皂枥,散人终欲傲江湖。
维舟况值鲈鱼美,脍叠银丝饫腹腴。

作者介绍

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学者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调官不赴,先后从程颢、程颐学,世传有“程门立雪”之佳话。年四十后始出,歷知浏阳、余杭、萧山县,张舜民荐爲荆州教授。徽宗宣和中,召爲秘书郎,未几除迩英殿说书。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又兼国子祭酒,力排和议。乞致仕,提举崇福宫。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着书讲学,东南学者推爲程氏正宗。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靖。有《龟山集》。事见清毛念特《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杨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龟山集》爲底本。校以清顺治八年杨令闻雪香斋刊本(简称顺治本),光绪九年延平府署刊本(简称光绪本)等。光绪本多出底本诗八首,今又从《严陵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合併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过吴江》是宋代杨时创作的一首诗词,它描绘了吴江的美景和舟行的情景。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水相涵翠有余,
玻璃万顷接方壶。
山浮晚照清如洗,
风远飞帆细欲无。
漫叟未应甘皂枥,
散人终欲傲江湖。
维舟况值鲈鱼美,
脍叠银丝饫腹腴。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吴江的美丽景色和舟行的情景。天水与翠色相映,犹如水中还余下了翠绿的颜色。湖面宛如玻璃一般广阔,接连着方壶般的山峦。晚霞映照在山峦上,使其清澈如洗。微风吹拂,帆船在远处飞行,如细丝般轻盈。漫叟(指隐士)尚未应邀而来,享受这片美景,而散人(指自由自在的人)却一直渴望着能够自豪地生活在江湖之上。乘坐着船只,更能品味到美味的鲈鱼,享受着腹腴的美食。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吴江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天水涵翠,形容了湖水清澈见底、水色翠绿的景象。玻璃万顷接方壶,将湖泊的广阔与周围山峦的险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晚霞映照在山峦上,使得整个景色更加清新明朗。风远飞帆细欲无,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船只在湖面上行驶时的轻盈和飘逸感。诗中还描绘了不同人物的心境,漫叟和散人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思考。

最后两句以美食作为结束,给诗词增添了一丝趣味和生活的层面。鲈鱼作为一种美味的食物,给人以享受和满足的感觉,脍叠银丝饫腹腴的描写形象生动,让读者仿佛能够品尝到其中的美味。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和人生态度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展示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同时以鲈鱼美食的描写为画龙点睛之笔,给予了读者一种愉悦和满足感。

  • 《次韵子云送儿女至昭亭见寄》

    岩岩昭亭山,度岁一再行。吾亲在其下,有路如砥平。风物岁时佳,岂问楚与荆。胡为不得往,使我涕泗横。出身备王官,敢自颓家声。圣皇察庶狱,小大必以情。哀矜且勿喜,死当使之生。念昔栖闽陬,孤童共营营。菽水曾几何,青紫望一经。弟兄亦云幸,假节仍专城。别离乃频有,仆奴

  • 《咏舞》

    低身锵玉珮,举袖拂罗衣。对檐疑燕起,映雪似花飞。

  • 《次韵汉卿舅腊梅》

    垂垂瘦萼泫微霜,剪剪纤英锁暗香。金雀钗头金蛱蝶,春风傅得旧宫妆。

  • 《嘉树》

    残芳不入眼,爱此嘉树秀。青云重欲垂,翠幄远相斗。轻凉迎早夏,繁影乱清昼。兹日更徘徊,聊携一樽酒。

  • 《素梅 四七》

    地老天荒尽可花,不同桃李竞繁华。要知鼎鼐调羹味,须问旧时丞相家。

  • 《与苏运使诩四首》

    草木日摇落,道路方阻长。丰年米故贱,逆旅钱自荒。暝宿村舍烟,朝行板桥霜。岂不愿息肩,于此增彷徨。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