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才上堰,风物似微饶。
野老能相认,轻船不待招。
炊菱开甑热,秤鲫满篮跳。
偶前樽中物,何为靳一浇。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过许村》
朝代:宋代
作者:方回
中文译文:
长安才上堰,
风物似微饶。
野老能相认,
轻船不待招。
炊菱开甑热,
秤鲫满篮跳。
偶前樽中物,
何为靳一浇。
诗意和赏析:
《过许村》是宋代文人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诗人经过许村的情景,以及一些生活琐事,展现了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的开篇写道:“长安才上堰,风物似微饶。”长安是古代中国著名的都城,这里指的是诗人离开长安,来到堰上,堰是水利工程中用来调节水流的设施。风景宜人,微风拂面,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接下来描述了一个乡村场景:“野老能相认,轻船不待招。”诗人在这个乡村遇到了老人,他们能够相互辨认,也表明了乡村生活的相对简单和纯朴。诗人在这里还提到了一艘轻船,这艘船并不需要被招呼就自动驶过来,暗示着水乡的宁静和独特的风景。
接下来的两句:“炊菱开甑热,秤鲫满篮跳。”描述了炊事场景。炊菱是指煮菱角,甑是指煮食用米的容器。诗人描绘了煮菱角的热气腾腾的画面,以及称量鲫鱼的情景。这些细节展示了乡村的生活状态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最后两句:“偶前樽中物,何为靳一浇。”诗人提到“樽中物”,指的是酒中的物品,也许是一种美味的食物或者是诗人在旅途中携带的物品。靳一浇是一个人名,可能是与诗人有某种情义的朋友。这句话暗示了诗人对友情和美食的向往,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情的赞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舒适的乡村环境,唤起读者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
杜门人笑我,不知有天游。光明遍十万,咫尺陋九州。此观一日成,衮衮通法流。竿木常自随,何必返故丘。老聃白发年,青牛去西周。不遇关尹喜,履迹谁能求。
几日风沙结襟袖,忽传嘉惠眼重开。交情不改乘车约,和气先随掞藻来。元帅本由诗礼选,行人愧匪语言才。相逢且喜论平素,若校文章未易陪。
西陵侠年少,送客过长亭。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走马还相寻,西楼下夕阴。结交期一剑,留意赠千金。高阁歌声远,重关柳色深。夜闲须尽醉,莫负百年心。
镐京有八士,淮南有八公。纷呶一夕醉,缅邈千古同。我思锦江曲,驾言涪水东。神交设华宴,妙语穆清风。合坐灯炯炯,投晓山丛丛。别去复何道,勿使酒杯空。
高光宇宙烟尘昏,纲维坠地谁复论。阿瞒据国挟天子,窥窃神器如盘飡。那知英雄不容尔,四海义旗相继起。孙门兄弟真男儿,不比刘家豚犬耳。况有周郎多智谋,赤壁之功孰与俦。欲据襄阳以蹴操,可怜修短空悠悠。坚也多才惜早世,成就奇勋在子弟。赤乌返葬盘蛇门,三冢累累总相继。
我身我命与天齐,只得金丹便出迷。灵质长来居玉殿,圣胎生就步云梯。蜉蝣世界何须恋,螮蝀衣裳不必携。烹炼虽然劳日月,出尘宜假一刀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