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博物岂虚传,自斸龙泉古狱边。
今代司空应见惯,斗间何用气冲天。
李洪(一一二九~?),字可大(《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一),扬州(今属江苏)人。正民子。宋室南渡后侨寓海盐、湖州。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官监盐官县税。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永嘉监仓。未几,奉召入临安任京职,官终知藤州。有《芸庵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五卷。事见宋陈贵谦《芸庵类稿序》及本集诗文。 李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过张司空庙》
中文译文:
昔日的人物事迹怎会是虚构的呢,
我亲眼目睹了龙泉古狱旁边的自斸之地。
如今的司空官职人员应该见怪不怪了,
他们在斗技场中何必用力气冲天呢。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参观张司空庙时的心情和观察。作者首先提到了过去的人物事迹,暗示着历史的真实性和传承的重要性。他亲眼目睹了自斸之地,这是古代刑罚的一种形式,表明了那个时代司法的严厉和残酷。然后,作者谈到了现代司空官职人员对待斗技的态度,暗示了现代社会对于权力和竞争的看法。整首诗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和人们对于权力与力量的不同态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对比,展示了作者对于社会变革和人性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昔日和今日、虚传和现实、自斸和气冲天等对立的形象,凸显了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对于权力与竞争的态度的不同。作者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深刻的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得以思考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和对待权力的态度。整首诗意味深长,发人深省,使人们思考历史与现实的关联,以及对待权力和竞争的正确态度。
邂逅相逢两秃翁,亥年巳月巳时同。偶先一日敢争长,各及七旬俱固穷。尘世谁能吟鬓白,少年莫笑醉颜红。累朝南北兴亡事,合徵公为太史公。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故国伤心堕劫灰,流离北土却怜才。白头开府成何事,博得江南一赋哀。
扬旌北向顾南州,牧马东行向北愁。乱世奸雄还自叹,景升直与本初谋。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