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识吴同蜀,须看线海棠。
燕脂色欲滴,紫蜡蔕何长。
夜雨偏宜著,春风一任狂。
当时杜子美,吟遍独相忘。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诗词:《海棠》
作者:梅尧臣(宋代)
译文:
要认识吴与蜀,
应观赏线条婆娑的海棠。
像燕脂一般红艳欲滴,
像紫蜡一般芳香持久。
夜雨更增它的妩媚,
春风随心而狂放。
当年的杜子美,
吟咏过无数诗篇,却独自忘却。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梅尧臣的作品,以描绘海棠为主题。海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花卉,也是宋代文人常用的意象之一。
诗中首先提到了吴与蜀,指的是两个历史上有名的地方,吴指的是南方的吴国,蜀指的是西南的蜀地。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暗示了海棠的美丽超越了地域的界限,是值得全国皆知的。
接着,诗人用形容词来描绘海棠的颜色和香气。燕脂红是一种非常鲜艳的红色,用来形容海棠的颜色,强调了它的艳丽和鲜明。紫蜡蔕则是指海棠的花蕾,形容其芳香持久,增添了一种诱人的气息。
下半部分的描写则强调了海棠的娇媚和美丽。夜雨的洗涤使得海棠更加妩媚动人,春风的吹拂则让它随风摇曳,尽情展示自己的美态。这些描写使人感受到海棠的娇艳与自由,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提到了当年的杜子美,指的是唐代文学家杜牧。杜牧以其才华横溢的诗歌而闻名于世,吟咏过很多美景,但在当时的时光中,他的诗篇已经被遗忘,与现在的海棠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海棠之美的推崇和珍视。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比喻和对比,展示了海棠的娇艳和美丽,同时也暗示了人事如梦、时光流转的主题。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流逝时光的思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
揉云剪水作风毯,夜落连明肯便休。旧说六花元未试,偶看一片上驼裘。
但能为我送苔梅,何必新诗手自裁。若使能诗有奇句,无因送与冷官来。
缓辔微吟自不催,看山下马想徘徊。阳春白雪久不听,日暮碧云殊未来。已戒儿童篘熟酒,更勤风雪化新梅。云间飞舄何时下,抑郁孤怀迟一开。
朝阳升东隅,照此庭下桐。菶菶复萋萋,居然古人风。疏柯于玉耸,密叶翠羽蒙。午景疑余清,夕照留残红。雨响甍栋外,风生户牖中。主人政多暇,步赏常从容。终当致威凤,览德鸣嗈嗈。又将施五弦,解愠歌帝宫。
一番好雨润桑麻,和气欢声十万家。太守劝农才出郭,老农含哺竞随车。土膏泽泽地宜稻,云物阴阴天养花。愿得四方无旱潦,尽教乐岁似东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