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前岁困倭夷,今日华亭更可悲。
沙月如冰凋白羽,海烟为雾暗朱旗。
石头已道朝烽合,扬子仍愁暮角吹。
财赋东南忧不细,庙谟何以定安危。
¤
《海夷八首(嘉靖甲寅)》是明代王稚登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玉山前岁困倭夷,
今日华亭更可悲。
沙月如冰凋白羽,
海烟为雾暗朱旗。
石头已道朝烽合,
扬子仍愁暮角吹。
财赋东南忧不细,
庙谟何以定安危。
诗意:
这首诗词以海夷为主题,表达了对明代时期海上贸易与海外侵略的忧虑和痛惜之情。诗人描绘了玉山(即明代的台湾地区)在前一年受到倭夷(指日本侵略者)的困扰,而现在华亭(指明代的中国大陆)更加令人悲伤。诗中的沙月如冰凋白羽,海烟为雾暗朱旗,通过瑰丽的意象描绘了海上战争的残酷和悲凉。石头已道朝烽合,扬子仍愁暮角吹,表达了对边防战事的担忧和对朝廷决策的疑问。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东南地区经济困境的关切,以及对朝廷应对安危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明代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当时海上局势的紧张。通过意象的运用,诗人将海夷入侵的景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用冰凋白羽、雾暗朱旗等形象描绘了海战的凄凉景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诗人还通过石头已道朝烽合、扬子仍愁暮角吹等描写,表达了对朝廷决策的质疑和对边防战事的忧虑。最后两句则体现了对东南地区经济困境的关切,以及对朝廷应对安危问题的思考。整首诗情绪沉郁,意境凄凉,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时局的反思。
这首诗词通过对海夷问题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和军事局势的忧虑和不满。同时,通过意象的运用和押韵的编排,使诗词具有音韵的美感和节奏感,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染力。它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诗人心灵的抒发,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寺占灵峰更近州,喧阗驺从锦缠头。歌锺乍奏晴雷殷,戈甲急趋春水流。几处醉眠方枕藉,一城谣俗重嬉游。贤侯惠意民知否,几刻严堙为尔留。
秋崖劲笔敌黄陈,贽卷当年许望尘。十载江湖春雁断,万山烟雨石羊新。余生敢忘尊前话,先正曾同席上宾。今日相逢两家子,可无努力继前人。
子云世所贱,既死名乃传。至今读其书,共言以为贤。必待成丘垅,何如用当年。贵耳不重目,斯人真可怜。
四壁旧贫宁畏盗,一枝虽小易容巢。
月色上窗纱,移来竹影斜。夜深人已寂,更转鼓频挝。杜宇惊幽梦,银釭坠细花。一时浑不记,身在羽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