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翰林侍读学士尚书右丞李公挽辞三首》

岁晚轘辕道,神归嵩少原。
百年封域广,三品葬仪尊。
笳吹迎风急,帷裳蔽日昏。
洛人应堕泪,几世见铭旛。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翰林侍读学士尚书右丞李公挽辞三首》是宋代苏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岁晚轘辕道,神归嵩少原。
随着岁月的流转,皇家车辇缓缓行驶在道路上,神灵归于嵩山少室山原。

百年封域广,三品葬仪尊。
经过百年的封建统治,国土广袤辽阔,官员的品级高贵,殡葬仪式庄严隆重。

笳吹迎风急,帷裳蔽日昏。
笳箫声随风急促吹响,帷幕为了迎接这个悲痛的时刻而紧紧拉下,使阳光蒙上一层昏暗。

洛人应堕泪,几世见铭旛。
洛阳的人们不禁泪流满面,几世纪以来都见证了这样悲伤的场景,心中充满深深的感慨。

诗词以苏颂的视角,描绘了一幅辞别场景。岁晚的时候,皇家车驾驶离宫殿,返回神山嵩山的少室山原,表达了皇家权力的衰落和生命的渐行渐远。百年的封建统治下,国土辽阔,官员地位崇高,殡葬仪式庄严肃穆,彰显出统治者的威严和尊贵。然而,笳箫声响起,帷幕拉下,阳光黯淡,象征着离别的悲痛。洛阳的人们深感悲伤,几世纪以来一直见证这样的场景,心中充满着对时光流转、生死离别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苏颂对时光流转、权力衰落和生命离别的思考。同时,通过对官员的尊贵和殡葬仪式的庄严描写,展示了宋代封建社会的特点和价值观。整体上,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传递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百字令(寿虞守·正月十二)》

    梅峰孕秀,太仙翁、咫尺元宵三夕。盛德温温如玉粹,多少殊勋嘉绩。两拥朱幡,独清节,高谊真难屈。景疏堂下,台星长伴南极。雅羡椿桂联芳,金章紫绶,拜舞欢声溢。福备宜高仁者寿,喜占人间八十。汉重申公,周登尚父,盛事今犹昔。九重注想,蒲车行聘遗逸。

  • 《舟行省暮》

    半篙新绿落寒沙,芳草王孙自物华。春事已随蝴蝶梦,人情犹有杜鹃花。百物易尽一弹指,两曜不停双转车。手种雨苗今老大,满山鳞甲动龙蛇。

  • 《松柏》

    松柏生高冈,不依贵者门。松柏长青青,却荫贵者坟。生非门墙交,而与丘陇亲。

  • 《杂咏十首》

    蜂房开户牖,蚁穴有官守。究竟物皆然,梦幻君知否。

  • 《盛暑》

    坎泉上施心长泰,离火不炎身自凉。更把青编静游目,绝无星暑到胡床。

  • 《朝谒太清宫九首》

    彼涡之壤,指李之区。千乘万骑,来朝密都。躬陈芳荐,款接仙兴。饮酒受福,永耀鸿图。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