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旱叶作秋声,凉气微从雨脚生。
赤地黄埃归一洗,寸心远目觉双清。
乾坤应救街前暍,黎庶如逃釜内烹。
我喜南窗无俗物,葛衣飘洒体还轻。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旱秋喜雨》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风吹干枯的叶子发出秋天的声音,微凉的气息随着雨滴而生。红土黄尘一洗而归,内心和眼中的景象清澈明亮。干旱的天地应该得到雨水的拯救,百姓如同逃离锅中的鱼肉。我喜欢南窗没有世俗的物品,葛衣飘洒,身体也变得轻盈。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干旱的秋天终于迎来了雨水的喜悦。风声、凉气、清洗黄尘、清澈的心境,以及对久旱后的欣喜和喜悦之情的表达,都是这首诗的主旨。
赏析:
《旱秋喜雨》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通过风声、凉气、雨滴和清洗黄尘等生动的描写,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干旱的秋天。然而,雨水的降临给大地带来了转机,也给人们带来了喜悦和希望。诗中还有一种对世俗的厌弃和对自然纯净的追求,表现出诗人的超脱情怀和对宁静的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线索,通过对风、雨、黄土和心境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自然界的热爱。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于人们追求内心纯净、超脱尘俗的思考。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巧妙地表达出来,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癃疲安问起沉痾,天柱摧倾唤奈何。远去曾逢龙种泣,德衰犹接凤兮歌。典坟堆案元精合,海水添潮老泪多。稍欲从公恭睡味,一毡番市恋盘阿。
不忍骤开还骤落,殷勤含蕊待君来。
莺老花残,春事已过。明眼衲僧,多是蹉过。楝花信风,不肯放过。万户千门,一时俱过。筑著磕著,是谁之过。转换不得,也要验过。
别袂无多日,愁肠已屡回。未便新舍稳,先喜故人来。忧国空千虑,忘怀但一杯。相看情意好,归辔不须催。
妙手何人为写真。只难传处是精神。一枝占断洛城春。暮雨不堪巫峡梦,西风莫障瘐公尘。扁舟湖海要诗人。
一身兼抱百忧虞,忽忽如狂久废书。畴昔心期俱丧勇,此来腰疾更悉虚。久闻阳羡安家好,自度渊明与世疏。亦有未归沟壑日,会应相近置田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