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闻莺禁火时,百花开尽柳依依。
故园兄弟别来久,应到清明犹望归。
崔道融,江陵人。唐末诗人。以征辟为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令。累官至右补阙。后避居于闽,因号“东瓯散人”。与司空图为诗友,人称江陵才子。工绝句。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
崔道融,生卒年待考。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与司空图、方干为诗友。《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
《寒食客中有怀》
江上闻莺禁火时,百花开尽柳依依。
故园兄弟别来久,应到清明犹望归。
译文:
听说江上春莺已歌唱,
禁火已燃,百花开放,绿柳摇摇依旧。
与故园的兄弟已久别,
期望在清明之际归来。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寒食节时的思念之情。寒食节是唐代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禁止生火,以示悼念。诗中的江上闻莺禁火时,代表了春天的到来,而百花开尽、柳依依则展现了春天的美景。然而,作者身处异乡,与故园的兄弟已经分别很长时间,他渴望能在清明时回到故乡,与久别的亲人团聚。
赏析:
崔道融的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表达思乡之情,既展现了寒食节独特的传统氛围,也传递了作者的内心感受。江上闻莺禁火时,百花开尽柳依依的描绘生动而富有画面感,使读者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作者的思乡之情也很深沉,他希望能在清明时与故乡的兄弟团聚,这更加凸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人的牵挂。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对人情世故有了更深的体会。
托植经多稔,顷筐向盛时。枝条虽已故,情分不曾移。莫向阶前老,还同镜里衰。更应怜堕叶,残吹挂虫丝。
袅袅春声里,阴阴晓色中。缕垂金屋暗,花散玉楼空。凝露啼秦苑,因风斗楚宫。不知行辇处,几树近帘栊。
北城之阳有南阁,李家石林丈人作。上有储皇资善颜,下有先世淳熙脚。前瞻平远后闉阇,左揖蜝颐右龙鹤。丙丁架上书衡从,甲乙槛前石参错。有时晨策披氤氲,九万帝青闯帘幕。有时夜九凭泬寥,海牛挂空月为箔。啾嘈市声不我即,淡沱春风无处着。斯干秩秩兄弟好,伐木丁丁友朋乐。
蛮风吹雨瘴江肥,短草荒山鸟不飞。尽是泸南肠断句,如今分与故人归。
母曰余儿兮,吾莫知其何尤。妇曰良人兮,吾曷为罹此忧。兄弟不以是咎兮,朋友称其好修。恭不得其故兮,庸强名之曰命。相彼下堂而贻戚兮,或结缨以顺听。万不同咸自取兮,曾二者孰失其正声。鬼神之所仇兮,人直躬焉是病。胥属镂忽堕其前兮,屈鱼腹以为阱。奇祸作於牖下兮,顾奚
睥睨沧溟上,登临兴若何。烟笼关树远,雁带领云过。柔橹鸣春溆,繁花照晚波。双江无限思,只是夕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