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寒食前一日大雨不止》

寒食穷愁叹陋邦,可怜终日雨淙淙。
不妨农亩连云稼,独惜园花脱锦杠。
最苦繁声欺屋漏,愿看霁色放春江。
明朝日出谁能料,已喜灯花照夜窗。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作品评述

《寒食前一日大雨不止》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寒食前一日大雨不止,
The day before Cold Food Festival, heavy rain fell incessantly.
这句描写了寒食前一天持续不断的大雨。寒食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庆祝,人们会前往祭扫祖先坟墓,而这首诗词以寒食为背景,通过描绘大雨不止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

朝代:宋代,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诗词创作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作者:张耒,张耒是宋代文学家,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

诗意:
这首诗词以寒食为背景,通过描绘大雨连绵不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局的忧愁。寒食本是一个欢乐的节日,但大雨的连绵不断给人们带来了困扰和痛苦。诗中以寒食穷愁和雨声淙淙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楚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将作者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环境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局的忧愁和对于美好的向往。诗中的"农亩连云稼"表达了作者对于农田的祝福,希望农田连绵不断,丰收成就。"园花脱锦杠"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园中花朵凋零的惋惜之情。"繁声欺屋漏"表达了作者对于喧嚣声音的厌倦和对于宁静的渴望。"愿看霁色放春江"表达了作者对于明朝的期待,希望明朝的阳光能够照亮春江。"灯花照夜窗"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夜晚的欢乐和温暖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寒食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于时局的忧愁和对于美好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也体现了宋代诗词的特点,清新自然、婉约细腻。这首诗词通过对细腻情感的表达,给读者带来了共鸣和思考。

  • 《衡门晚眺》

    幽居端似玉川生,茅屋支撑不更营。青旆荒寒增酒兴,锦囊零落负诗情。残无色榇斜阳远,落叶飞如野鸟轻。徂岁峥嵘忽如许?雁来又过会稽城。

  • 《高宗郊前朝献景灵宫二十一首》

    于赫炎荣,十叶华耀。屡兹郊报,陟降在庙。其降伊何,椒浆桂酒。再拜斟酌,永御九有。

  • 《章法院中作》

    一入紫云深更深,游僧亦喜不相寻。已无尘事改人意,时有书声杂梵音。浩气养成天地小,欲心扫尽鬼神钦。人生能有几七十,自爱当如百练金。

  • 《滚绣球》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迟迟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钗。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 《首尾吟》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独酌时。一盏两盏至三盏,五题七题或十题。只知人事是太古,不信我身非伏义。为幸居多自乐,尧夫非是爱吟诗。

  • 《送乔判官赴福州》

    扬帆向何处,插羽逐征东。夷落人烟迥,王程鸟路通。江流回涧底,山色聚闽中。君去凋残后,应怜百越空。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