檮蓝作雨两宵倾,生怕难乾急放睛。
一路东皇新晒染,桑黄麦绿小枫青。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寒食节前一天经过牛首山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檮蓝作雨两宵倾,
生怕难乾急放睛。
一路东皇新晒染,
桑黄麦绿小枫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雨水的洗涤和大自然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先,诗中的“檮蓝作雨两宵倾”描绘了连绵的雨水,形容雨水倾泻而下,洗涤大地。这里的“檮蓝”指的是深蓝色的天空,雨水的倾泻使得天空更加湛蓝。
接着,诗中的“生怕难乾急放睛”表达了作者对雨水的担忧。作者担心雨水过多,难以干燥,导致天空无法放晴。这种担忧反映了作者对农业的关注,因为雨水过多可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然后,诗中的“一路东皇新晒染,桑黄麦绿小枫青”描绘了大自然的变化。这里的“东皇”指的是太阳,暗示着阳光的明媚。作者通过描述阳光下的景色,如新晒的染料、桑黄色的麦田、绿树和青枫,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多样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雨水和大自然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它展示了杨万里细腻的观察力和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农业和自然环境的关注。
朔胡乘月寇边城,军书插羽刺中京。天子金坛拜飞将,单于玉塞振佳兵。骑射先鸣推任侠,龙韬决胜伫时英。闻有河湟客,愔愔理帷帟。常山启霸图,汜水先天策,衔珠浴铁向桑干,衅旗膏剑指乌丸。鸣鸡已报关山晓,来雁遥传沙塞寒。直为甘心从苦节,陇头流水鸣呜咽。边树萧萧不觉春,
昨过知岑寂,重来况雪天。人居难珊里,路在鸟巢边。草市开还闭,茅山断复连。潇江清似镜,悔不问归船。
北亭谁人筑短墙,横绝拥吾堂。不作新亭槛,幽花为谁香。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弃职曾守拙,玩幽遂忘喧。山涧依硗瘠,竹树荫清源。贫居烟火湿,岁熟梨枣繁。风雨飘茅屋,蒿草没瓜园。群属相欢悦,不觉过朝昏。有时看禾黍,落日上秋原。饮酒任真性,挥笔肆狂言。一朝忝兰省,三载居远藩。复与诸弟子,篇翰每相敦。西园休习射,南池对芳樽。山药经雨碧,海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