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白白柳条青,闭阁焚香奈雨声。
闻道清明明日是,江南风土只宜晴。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寒食雨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仇远
译文:
第一首:
梨花白白柳条青,
闭阁焚香奈雨声。
闻道清明明日是,
江南风土只宜晴。
第二首:
春风草色翠如锦,
独上高楼望远寻。
寒食雨中伤别恨,
江南无处不伤心。
第三首:
寒食无情雨打萍,
独立楼台望故城。
柳烟花雨闻香酒,
寄语行人别后情。
诗意和赏析:
这是宋代仇远的《寒食雨三首》,描绘了寒食节期间的雨天景象,以及诗人对江南风土和离别的感受。
第一首诗描述了梨花盛开、柳树垂绿的景象,但因为雨声而使得人们无法在闭阁中焚香祭祀。诗人听说清明节即将到来,但对于江南来说,这个节日只应该是晴朗的天气。
第二首诗中,诗人观赏着春天的美景,但在寒食节的雨中,他感到了离别的伤感。他意识到江南的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难免会感到伤心。
第三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期间的雨天景象。诗人独立于楼台之上,望着故城,看着雨水打在水面上。柳树的烟雨中弥漫着花香和酒香,他将离别的情感寄托给了行人。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天景象和寒食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土的思念和对离别的伤感。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节日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仇远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诗意的把握。
京口年来耆旧衰,高人沦丧路人悲。空闻韦叟一经在,不见恬侯万石时。贫病只知为善乐,逍遥却恨弃官迟。七年一别真如梦,犹记萧然瘦鹤姿。
逃空每喜足音闻,之子相逢真可人。知友无非大父行,求君须向古人伦。蛮烟倾盖情如故,蜀茧题诗墨尚新。文采风流百不俗,更馀笔力挽千钧。
柳迳桃溪碧草芳,故园遥寄水云乡。老来转使宦情薄,春思颇增诗兴长。教子文书容自勉,逢人尊酒为谁忙。海棠却似怜衰朽,依倚东风试晚妆。
石径幽云冷,步障深深,艳锦青红亚。小桥和梦过,仙佩杳、烟水茫茫城下。何处不秋阴,问谁借、东风艳冶。最娇娆,愁侵醉颊,泪绡红洒。摇落翠莽平沙,竞挽斜阳,驻短亭车马。晓妆羞未堕。沈恨起、金谷魂飞深夜。惊雁落清歌,酹花倩、觥船快泻。去未舍。待月向井梧梢上挂。
重午日过六,灵岳再生申。丰神英毅,端是天上谪仙人。夙蕴机权才略,早岁来归明圣,惊耸汉庭臣。言语妙天下,名德冠朝绅。绣衣节,移方面,政如神。九重隆眷倚注,伟业富经纶。闻道山东出相,行拜紫泥飞诏,归去秉洪钧。寿嘏自天锡,安用拟庄椿。
上巳馀风景,芳辰集远坰.彩舟浮泛荡,绣毂下娉婷。林树回葱蒨,笙歌入杳冥。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从今留胜会,谁看画兰亭。